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有自己的中心定价

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有自己的中心定价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4次
  • 发   布:2024-04-2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有自己的中心定价简介

  无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收藏,或是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高涨,无不受到经济占强势的西方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对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定价原则,这种原则甚至牵引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在文化学上,一些批评家称此种现象为“后殖民主义”,经济学家称之为“市场中心定价原则”。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并走向不断繁荣的景况下,缘何还会产生这种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我们可以考察“中国因素”来回答这个问题。2004年,中国部分大宗原材料采购占到了世界总进口量的20%~35%。2005年,中国更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铜消费国,中国的影响力左右着世界相关领域的发展格局,类似现象被称为“中国因素”。然而,生产的主导权并不意味拥有贸易的主导权。中国进口高价原材料,商品极少凝聚本土品牌与核心技术,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形成了“高进低出”的局面。这一切皆源于在国际期货市场中我们的监控力度不强、品种单一、效益不高等状况。

       依此类推,我们就不难明白,我国相对独立而又繁荣的艺术品市场缘何没有形成定价自主权。如果进一步去系统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一,经济基础不牢固。据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性艺术品收藏兴趣;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才有可能建立健全的艺术品收藏社会机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远未具备这种前提。其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我国艺术品市场投资者大多是少数富人阶层,虽然投资机构和基金的成立会促使投资脱离散户时代,但是,大企业、大集团、大基金等尚未全面进入艺术品市场,这种状况就很难有效地从投资的角度上去规避风险。其三,经过长期的发展,西方艺术品市场形成了由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组成的“铁三角”和由艺术家、经纪人、评论家和收藏家“四位一体”组成的市场链这样一整套完备的机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市场规则缺失、赝品横行等不能与西方市场同日而语。最后,“金砖四国”崛起,其财富阶层对艺术品的购买能力也在加强。于是,欧美国家的一些艺术投资者就希望把这些国家的艺术品价格拉高,然后让这些国家的新贵自己接盘。另外,当前西方艺术品市场与国内市场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如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开设了中国艺术专场,这些因素对掌控我国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节奏和大盘方向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集中表现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水平彰显了国家文化的发展程度及文化影响力的力度。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不断推动了世界了解中国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需求逐渐升温、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需求急剧增长,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有利于艺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组合,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海外市场与广阔的国内市场。

       在文化影响力不断强化的前提下,把握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对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发展可谓是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如果艺术品市场定价中心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久而久之,艺术家为了寻求个人更多的利益回报以及更好的艺术评价,就会更多地受到西方艺术理念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是支配。那么,中国艺术品的创作就会渐渐以是否符合西方口味、被西方接受为标准,由此将不断影响国内艺术群体创作的取向,即就会发生中心定价引导学术创作的现象。

       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

       如今,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在讲求“话语权”一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需要“话语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肩负着一种文化责任,代表着一种文化选择,而且也凸显了一种学术指向和市场运作水平。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其话语权还体现在市场的价格上。艺术品的价格是艺术品市场的杠杆,它是在艺术品成为艺术商品并形成了交换与流通中形成的,是衡量艺术品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市场价值的关键的显化因素,也是艺术品市场运作水平的体现。

       在艺术品中心定价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正在受到考验。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受利益的驱使,在创作中靠近西方艺术理念的偏好,甚至去搞简单的模仿的倾向比较普遍。在中国艺术品参与的各项国际展览、拍卖中,以西方为中心的定价原则形成了被国内认为是权威的价格体系。在这种价格体系的驱动下,作品的类型化和趋同感被强化,而中国艺术品本身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在强悍的中心定价原则面前被扭曲,中国艺术品的学术创造性在这种引导下容易失去立足的空间。在市场价格方面,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一派繁荣景象,但其市场运作存在很多弊病,以搞市场炒作、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还大有人在,价格虚高产生的大量泡沫无法支撑脆弱的艺术品市场。这种不成熟、不自信的市场状况,何谈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拥有定价的权利?

       中国概念的兴起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最近一两年,中国艺术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界的投资热点,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既来自中国,也来自亚洲各国,更来自西方。越来越多的西方美术馆长、画廊经销商、收藏家、艺术家纷纷来到中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公司都在各自主要的拍卖会上增加了中国艺术品的份额。无论是在伦敦、纽约,还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国艺术品都是当地国际拍卖会上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在中国艺术品如此火热的情势下,中国概念已然在全球兴起。

       中国概念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对艺术作品定价权的争夺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备受世界艺术品市场关注的对象,在文化制高点的竞争中,不应当再受制于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更不应让“中国概念”成为提升艺术质量和维护文化安全的阻力。我们的出路在于,通过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全面提高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机制运作水平,提升作品的质量,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源流,让中国艺术品成为文化输出大餐的一道主菜,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国际舞台和国际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树立中国正面的国家形象,使中国以文化强国的独立姿态展现于国际舞台。

       中华文化圈的巨大生产、创造能力及消费能力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定价的形成打下可靠的基础。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觉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催生着文化自信的建立与中国艺术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国内庞大的艺术生产队伍会促使艺术作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令艺术品市场多姿多彩。同时,艺术品市场在扩大生产队伍的同时,艺术家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求胜于市场,艺术家必然会精进自身的艺术,力求作品的原创性和创造性,在多样化的艺术生存中呈现出个性化的表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迎来消费时代的同时,物质消费的饱和促使人们向精神消费转变,从以实物投资为主导转向以虚拟投资为主导,即人们更趋向于投资股票、期货、艺术品等。在这些投资项目中,艺术品投资是风险最小的项目,是最受欢迎的精神消费品,且消费艺术品人数在日渐增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买家购买实力的大大增强。

       中国艺术品中心定价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战略的支撑,更需要体制的强力创新及政策的有力保证。

       现如今,中国的文化战略利益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在文化战略之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能力的形成还要依靠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的强力创新和政策的有利保证。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体制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体制创新可以从两条轨道齐头并进:一是政府加大对文化艺术的投入,面向大众建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二是深入实地调研,将经营性的艺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组织,提高水平,确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的市场策略,强化市场的各种标准,不断调整、校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行为。

       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强化其定价能力,把控自己的定价权,关系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途。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的建立及定价能力的强化而不断走向世界,这是我们要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