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军旅金石书法家王建勋艺术作品(组图)

解析军旅金石书法家王建勋艺术作品(组图)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3次
  • 发   布:2024-04-2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解析军旅金石书法家王建勋艺术作品(组图)简介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转眼离开部队近20年了,也许是因为自己当过兵的缘故,自然对军旅书法家就格外关注。军营的日子不是一段飘渺的梦幻,那是一生难忘的经历,是一种生命深处的眷恋,它赠予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我认为,将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融入到书法艺术当中,唯有军旅书法家最为合适。所以,王建勋先生自然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

    王建勋先生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1980参军,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一位侠骨柔情的男儿,阳刚之中不乏艺术气质。古人尉缭子曰:“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他始终对书法篆刻艺术孜孜以求,乐此不疲,他以军人的品格和胸怀,师自然造化,悟传统文化之真谛,努力寻找着古典与现代撞击的发力点。他把在部队丰富的经历和军人刚直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书法篆刻当中,再参以军人豪爽豁达的气质和大度洒脱的个性,博涉约取,终于形成了对于古法继承、融合与超越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阳刚大气,率真洒脱,自然拙朴。

    王建勋先生书涉多体,行草隶篆皆有所得。从其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钟鼎铭文用功很深,以及对张迁、乙瑛、二王的独到领悟,深得古典碑帖之意蕴。其书法作品布局多变,笔墨自然,线条老辣,“放”得开、“收”得住,师古不泥,不计工拙,极具个性,形成了一种“天质自然”的书法风格。品读王建勋的书法作品,不难发现他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以及在碑帖融合的基础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同时他把经、史、诗、禅融入到了作品之中,使得他的书法更加有内涵和张力,更为沉着深邃,形成了较宽的书路,达到了一种忘我的、无意而为之的书写状态。

    王建勋先生勤于笔耕,师古出新。他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独到的体会。在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在用笔上,他将点画中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通过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粗细方圆和上下映带,用笔老辣多变,使线条表现的雄肆奇逸,耐人寻味。其书作注重线条质量和墨色的运用,容意蕴于线条和墨色的微妙变化之中,以锋毫出韵味,以墨色见精神,作品充满了生机和禅意,给人以遐思,足见其功力之深厚。

    王建勋先生是一位有性格、懂情趣的人,他能在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不为名利所动,实属不易。他努力钻研古文字,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深悟“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奥秘。军务之余,操刀刻石,摹秦汉古印、泉布镜铭、瓦当石碣,体味古印之奥妙。其篆刻作品分朱布白、组合适宜,用刀稳健,线条或长或短、或柔或刚,意趣纵横。在字形、虚实的处理上,强调“随类赋彩”、“随印生发”式的布白理念,朱文印圆转流畅,回旋有度,各有承应。白文印推度精良,虚实相宜,错落有致。方寸之间,极富变化。其篆刻边款也颇为精彩,或长文或短句、或画像或碑刻,显示出了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之外的功力及修养。

    书法艺术本身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创作者有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正如“字如其人”、“人品即书品”。凡善书者,不但重其笔墨,更会注重自我人格的完善。王建勋先生通过“小技”去通乎其“道”,常寻字外之功,在创作书法篆刻作品的同时也时常自作诗文或楹联,其文笔流畅,颇具韵致。近年来,他又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传承及公益事业,把书法艺术从书房带到火热的生活之中,进课堂讲学、组织展览、提携后学,从学校、社区到国家重大项目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借笔墨写精神,以金石抒情怀,这正是他热爱部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本真流露。毋庸置疑,王建勋先生这种执著的艺术追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正是他书法篆刻艺术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有力保证。

    翰墨长锋书远志,挥刀金石存古音。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古道热肠的谦谦君子,不断羽化自我,勇攀艺术高峰,在今后的日子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篆刻作品。(程宏钧/收藏家/鉴赏家/艺术评论家)

1、附王建勋艺术小链接:

    王建勋,1980年入伍,空军北京某部干部,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

    现任:中国红十字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注册文艺志愿者,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导航网首席书法家,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雅昌艺术网签约书法家。

2、王建勋出席部分书画活动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