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 倏尔两岁帖 赵孟頫 赵孟頫书法

  • 支   持:
  • 分   类:赵孟頫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332次
  • 发   布:2023-04-18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简介

此札为《元赵孟頫尺牍二帖册》中之一幅。本幅行草书,凡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五字。纸本,纵二七.五公分,横五O.四公分。尺牍一则。款署“六月廿十六日。孟頫再拜。

(注,另一幅为上覆丈人节干丈母县君尺牍(除授未定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孟頫顿首。希魏判簿乡兄足下。孟頫奉别诲言。倏尔两岁。追惟从游之乐。丹青之赠。南望怀感。未知所报。惟是官曹虽闲。而应酬少睱。以故欲作数字。道区区之情。而不可得。希魏爱我甚至。当不以为谴也。即日毒热。伏想水精宫中。夷犹自得。履候安胜。孟頫赖庇如昨。秋间欲发拙妇与小儿南归。以慰二老之思。是时又当致书。并以缪画为献也。家间凡百。悉望照拂。因便奉状。不宜。六月廿十六日。孟頫再拜。


收传印记有李肇亨“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王掞“王藻儒收藏图书”,汤贻汾“部曲将印”以及“畋口子”“关内侯印”“假侯印”“李尊”“林燚信印”王敞私印”“中山王宝”“吕口昌”等收藏印。后幅页有钱良右、李皓、丁应荣、张渊、王礼实、张逊、郑元祐、李升、嗣益、丘宗、卢熊、陆友、梁子寅、文徵明诸跋。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钱良右:“今人观赵承旨书。但见其晚笔纵逸为胜。殊不知妙年应规入矩有如此帖者。不由规矩而纵逸。是犹疾行无善步也。识者试与评之。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九月廿十五日。后学钱良右敬题。”下钤“钱氏之翼”。钱良右(1278-1344),字翼之,自号江村民,平江人。元代后期书法家,楷法学赵孟頫,又参以古人笔意,自成一家之法,点画精密,姿态横生。元黄溍《日损斋稿》称其书曰:“古篆,隶,真、行、小草无不精绝。”其行书高朗卓越,风格不让鲜于枢。钱良右的书法,因其传世墨迹甚少,故不为世人所重。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李皓:“松雪老人书法。在中年时一笔不苟。怡怡然得天趣。此唯识都能知之。泰定元年八月廿日。陇西李皓见于吴氏文房。”下钤“子粲书印”。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丁应荣:“神品人才一子昂。晋唐翰墨汉文章。纷纭儿辈轻论议。白璧黄金未足当。丁应荣。”下钤“济阴书生”。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张渊:“杜少陵云。斯人已云亡。草圣固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动凄恻。斯言尽之。载阅此卷。令人悼痛不已已。后学张渊。”下钤“张渊之印”“张氏清夫”。张渊,活动于元末明初年间,浙江吴兴人,字子静,号孟嘏。守道安贫,隐居不仕。与当时吴派山水画大师沈周相友善。善书法,以苏轼字为宗。《史书会要》记云:“渊行楷规模玉局,翩翩有致”,简短的评价,很形象地肯定了张渊的书法水准。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王礼实:“吴兴松雪公。名高当代。而书法之妙。盖牢笼今古。出入义献也。此二帖虽盛年所书。然其轻清流丽之尽。得超迈入神之变。有非后人所可及者。淳卿宝之无惧。泰定五年(1328年)三月一日。梁兴溪生王礼实观。”钤有“绣佛斋”“王礼实印“”安即读易室“三印。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张逊:“铁锁银句到都稀。沤波亭上墨如飞。后人何处求书法。华表千年得鹤归。南阳张逊。“下钤”药王“”张逊“。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郑元祐:“余不溪边采白苹。铁纲珊瑚寸寸珍。天上玉楼盛不住。虹光夜夜贯星辰。遂郑元祐。”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李升:“自晋唐以来。法帖其事率皆慰问通叙。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百态横生。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度愈无无穷。帮后世传之。往往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人。今观松雪仙人与月窗判簿手帖。宛有古意。浓织刚柔。皆与人意会。真希世之珍。又非独传玩而已也。淳卿其善保之。泰定元年(1324年)九月九日。陇西李升书于静奇东轩。“下钤”“李升印““子云书印”“理官氏印“。李升(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子云,号紫筼生。濠梁(今安徽凤阳)人。晚年居青浦(今属上海)淀山湖畔,筑草堂,人称“谪仙”。擅墨竹,喜作窠石平远山水,颇有清趣。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嗣益:“书中苦说候除官。客舍幽州六月寒。近接阿彪归后信。妇翁独健县君安。吴僧嗣益。””下钤“益以道”。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丘宗:“松雪先生翰墨之妙。名贯一代。其下笔之势。出规入矩。洒落超逸。非钟王不足与议也。至其晚年。笔力犹为妙绝。金石所刻。后学之士多所师法。今观此二帖。前人流风余韵。典形具存。不觉起敬。吴门丘宗。”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卢熊:“书法自唐颜柳以来。多尚筋力。而乏于风韵。然务筋力者则失于狂燥。喜风韵者则过于輀媚。求其兼善而适中者亦难矣。至宋李建中蔡君谟辈。追踪六朝。见称于时。论者犹谓未能尽善。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抵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后进咸宗师之。或缄其箧笥。或传之金石。不能悉数也。此二帖规摹义献。其第一帖绝与圣教序相类。非有墨池笔冢之功者。岂易及此。披玩欢伏。因识其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秋七月即望。卢熊书。”下钤“卢熊”“卢公武”。卢熊,少从杨维祯学,工篆籀,元末为吴县教谕。洪武初,迁工部照磨。以善书授中书舍人,出为兖州州知州。时逢建国之初,山东久经战乱,又有营造鲁王府,浚通河道等大役,熊竭力调度,民不困扰,后因事受牵连死。著有《苏州府志》等。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陆友:“吴兴公字画之妙,不待赞咏而知也。是帖盖在兵部时所与江南故人者。王谢沓拖风气。不可复作。抚卷为之太息。吴郡陆友记。”下钤“陆友私印”。陆友,博雅好古,能鉴辨三代、汉、魏而下钟鼎铭刻,于晋唐法书名画,皆有精识。尝至都下,虞集、柯九思皆善其书。言于朝,未及任用而归。真、草、篆、隶皆有法,尤工汉隶、八分,追踪石经,欲与蔡、锺相上下。尝书八分小篆歌,如昆刀切玉,不见形迹,而刚强之气,温润之质,望之俨然。有研史、墨史、印史、杞菊轩稿、研北杂志。《墨史、书史会要、吴中人物志》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梁子寅:“李西台书名重一时。而东坡及谓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吾尝妄意借为子昂方寸大字之目。闻者瞿然。固虽为浅见寡闻者(点去)道也。至其尺椟挥洒弈弈。有晋人一种风采。亦不可掩。且岂易及哉。未能上下古今书画之变。而窥其妙。遂欲出意品题。恐不免内纷纭儿辈之侮也。泰定甲子(1324年)季秋。蜀梁子寅书。”下钤“子寅”。

致希魏判簿尺牍(倏尔两岁帖)册页

文徵明:“右赵魏公与丈人节干月窗判簿二帖。节干即公舅氏管公直夫。月囱不知何人。当亦是管姻家。跋者十有三人。陆友仁谓兵部时书。按帖意以除授未定。欲遣二姐归待。二姐管夫人仲姬也。公以至元丙戌(1268年)入京。除兵部郎中。后二年始以夫人北上。不应先有是语。或是元贞元年(1295年)。自济南赴史馆时。而公是岁竟归吴兴。意者未归时所遣。不可知也。二帖行笔秀润。与他书殊不类。他书(点去)是早年学思陵书如此。其署名犹循宋习。或为出圣教叙者。非也。管公无子。公奉之甚至。即殁。建孝思道院以主其祀。亦厚矣哉。沈润卿氏藏魏公书甚富。疑此帖有异。特以相示。余为考订岁月。定为史馆时书。甲子(1504年)衡山文壁。”左钤“衡山”。


收传印记有“彦质”“沌卿”“周氏于舜”“有所思”“畋口子”(重一)、“冰馨阁印”、“凤来”连朱印、“口官私印”“王掞之印”、“颛菴真赏”诸印。清宫鉴藏宝玺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主要摘自台北《故宫书画录》卷三。繁转简体,水平有限,难免有误,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