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黄庭坚行楷书法 观音赞 烧香颂 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

  • 支   持:
  • 分   类:黄庭坚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692次
  • 发   布:2023-04-3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简介


崇宁元年(1102)二月作于修水黄龙山

纸本墨迹

24.3cm×65.5cm

小行楷书凡19行  171字

现原件藏香港松云堂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释文】


李仲牖求所供养观音赞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陁伽。观身实相净圣尊,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沤里照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晦堂心禅师并上烧香颂  老师身今七十六,老师心亦七十六。梦中沉却大法船,文殊顿足普贤哭。  一拳打破鬼门关,一笑吐却野狐涎。四海峥嵘龙象众,鼻头只用短绳穿。  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禅徒着眼看。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栏干。


【考析】


按,此作简称《赞颂卷》,书法极为精妙,曾见《壮陶阁帖》刻本。一望而知是黄庭坚手笔。近年始见此墨迹本传世,十分珍贵。因有人怀疑此作的真实性,故此特作详细论证。此作笔法老练、准确,提按分明,使转巧妙,点画精到,线条舒张,神完气足,无一不是山谷特色。至其字形结构修长,欹侧取势,险中求夷,奇绝飞动,还有章法的字密行疏,犬牙交错,更是其晚年才有的特征。此作是崇宁元年(1102)作于修水黄龙山中的一件极为难得的精品,其笔法神韵,与绍圣元年(1094)《狄梁公碑》、绍圣四年《小子相懒书帖》、元符二年(1099)《致云夫七弟札》等皆一脉相承。尤其是与1101年所作的《二士帖》《山预帖》《毕大事帖》等,更是形神相合,如印印泥,一目了然。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又,此作文字早已见载于山谷文集,《观音赞》一首见《黄文节公全集·正集》卷二十二,与另外五首合为《观世音赞六首》;《烧香颂》三首见同书卷二十三。根据真迹还可以校正刊本四字差错(《观音赞》第五句刊本误作『一一沤沤镜本空』,语意不完整,当改正『沤里照』三字。《烧香颂》第二首末字刊本作『牵』,也不如真迹『穿』更准确。

作品中涉及两个人物,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厘定创作时空提供线索。李仲牖当是山谷母亲李氏娘家中人,曾任某县通判之职,授通直郎,山谷称其为『二十一弟』。晦堂心禅师即著名的黄龙派第二代高僧祖心(1025~1100)。黄龙慧南的上首弟子,黄庭坚曾得其指教悟道皈依其门下。晦堂祖心俗姓邬,广东始兴人。二十岁试经得度,遍参名宿,入道深稳,深得黄庭坚敬重祖心以元符三年(1100)十一月示寂于修水黄龙寺,世寿76岁。祖心逝世时,山谷还贬谪在四川未归,故此则《烧香颂》是山谷按佛教仪规补行的礼节。其中所谓『老师身今七十六,老师心亦七十六』云云是按佛家生死不灭意思而言。黄庭坚即为祖心设清供献烧香,可以锁定其事必发生于江西修水黄龙寺中,时间在崇宁元年(1102)二月。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考黄庭坚行谊,自绍圣二年(1095)遭贬四川后,他人生最后十年中,唯一一次回到修水老家,并停留黄龙寺,时在崇宁元年(1102)二月初七、八两天。当时,他已结束在四川贬谪生活,并接到朝廷委任太平(今安徽宣城)知州的旨令。为赴此任,山谷于本年正月二十三日自湖北荆州出发,冒着淅沥的江南春雨,一路兼程,经岳阳、平江、临湘,于二月六日到达湖北通城,初七日到达修水县境,首先在黄龙山中拜谒方外老友灵源惟清禅师。灵源时为黄龙寺住持,特为阔别多年的老友开堂作佛事。黄庭坚十分感慨,赋诗以外,特写下大字行楷书《云岩禅院请晦堂和尚开堂疏》长卷,《赞颂卷》正是这次佛事中留下的一件墨宝,它的最初拥有者可能即山谷表弟李仲牖或黄龙僧人惟清。

其实,《赞颂卷》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山谷书法珍品。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近千年间它的流传与收藏情况。

按,今《赞颂卷》原件上不见有明以前的收藏印记,相关文献也不见有著录。这说明宋元时期此作尚秘藏民间,不被专业收藏家所注意。不过,有资料记载,南宋嘉熙、淳祐年间(1237~1252),庐陵曾宏父曾将其刻入《凤墅帖》。今卷后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何焯跋云:宋曾宏父刻入《凤墅帖》,备得其妙。康熙丁酉九日何焯获观真迹,辄题其后。(钤印:『何焯私印』、『屺瞻』。)

按,何焯(1661~1722),江苏长洲人,字润千,更字屺瞻,著名学者及藏书家,康熙间曾入南书房为编修官,人称义门先生。

又清代曾恒德也有一跋,记载《凤墅帖》中山谷此书甚详:

按,《凤墅帖》四十卷,卷帙繁富。诸刻无出其上。帖刻于庐陵,在宋度南后,皆宋人书,宏父自谓可备史传。于涪翁法书,独采此《偈颂》列诸第十卷,李西台、杜祁公、曾南丰、陈了翁之后,欧阳文忠之前。赏识既深,正有以少为贵者。

曾恒德或号眉轩(跋尾钤『眉轩』二字印),事迹不详。他与何焯都曾亲眼见过《凤墅帖》。按,《凤墅帖》全帖四十四卷,分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画帖、题咏各二卷。现存的宋拓孤本为上海博物馆所藏,但只残存十二卷,前帖只剩下第十一、十五、十八共三卷。何焯及曾恒德所亲见的第十卷刻有《观音赞烧香颂》者,在十八世纪初仍存世,其后亡佚,实为憾事。现存的第十一卷内刻有《黄庭坚尺牍》十则,笔者已作整理研究,但《赞颂卷》因被列于第十卷而已不存。曾宏父因为宝爱《赞颂卷》,特将其刻于北宋名贤李建中、杜衍(978~1057)、曾巩(1019~1083)、陈瓘(1057~1123)和欧阳修(1007~1072)之间,以突显其珍重之意。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赞颂卷》现存最早的跋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吕澄源所作。跋为小楷书,全文如下:

山谷先生名庭坚,字鲁直,分宜人。治平四年登进士,历知太和县。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又移戎州。徽宗即位,以吏部员外郎召。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玉隆观。先生初在河北与赵挺之有隙,挺之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荆州《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徒永州,卒年六十一。谥文节。先生与苏轼、张耒、晁补之、秦观齐有文名。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故号山谷道人云。洪熙纪元春二月之望。清流居士吕澄源(押印 『万凤亭』)。

按,这位自称『清流居士』的吕澄源,生平事迹不可考。此跋文字基本摘抄自《宋史》山谷传,但摘抄内容多有错漏,其中如山谷里籍本为『分宁』,此误作『分宜』;又山谷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为『苏门四学士』,史称『苏黄』齐名,未有谓山谷与苏东坡及张、晁、秦五人『齐有文名』之说。

此跋的存在,颇可发人启示,它至少说明《赞颂卷》在作此跋之前的三百多年中,一直藏于民间。其间除曾宏父曾经摹刻在《凤墅帖》之外,它可能被作为秘宝私藏在最初拥有者的后代或其家族之间。中国古代,常常有由家族代代相传,保护文物的现象。这类文物,除家族中少数尊长和贤达知情外,他人一般不被知情。这种文物在不遭受重大战争、天灾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得到长久而较好的保护。笔者在江西老家时,曾亲见冷氏家族保存的宋代『圣旨』等物,保管严密,轻不示人。

《赞颂卷》至晚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已流出江西,先为山东殷士儋所得。崇祯年间似为长洲文徵明后人文震孟所有,并加装裱。至清康熙年间先后归汤右曾西厓、南陵卫雪楼,道光、同治年间归琴川张蓉镜,清末民初为钱塘许澄斋所有,1912年归霍丘裴景福,后又归上海徐小圃,现为香港黄君实先生所藏。兹据有关收藏印记、题跋并考相关文献,整理介绍藏家及基本情况:

殷士儋(1522~1582),字文庄,一字正甫,山东历城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因受高拱排挤,避居乡里,于济南望水泉之上筑通乐园,以经史自娱,人称棠川先生,著有《金舆山房稿》。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今《赞颂卷》真迹第二行下空有『通乐园』、『士儋』二印,是为殷士儋收藏此卷明证。又康熙五十八年(1719)汪士钅宏所作跋中明言:

山谷此卷为明隆庆间相国殷文庄通乐园故物。文庄又名士儋,于济南望水泉之上,作通乐园,故有《士儋通乐园二图记》。南陵卫生雪楼,得此于少宰西厓先生家。卫诗文高古,与一时作家齐名。适来京师,出此索题,因为记之。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四月六日秋泉居士汪士钅宏(钤印『士钅宏』)。

按,《赞颂卷》目前形式为明代装裱的长卷,前有文震孟九字隶书题首『黄涪翁观音赞真迹』(钤印『文起』、『文震孟』,),又有孙克弘所绘山谷像,像上题赞词曰:『文章性成,孝友天植。卮言之出,风云荡谲。珠玑玉石,璀灿兀硉。呜呼先生,千载唯一。』钤『孙克弘印』)。紧接卷尾则有董其昌崇祯六年癸酉(1633)所作跋曰:

山谷书有《范宽钓雪图歌》,极为奇伟,学《鹤铭》不失尺寸,几二百余言。又有《琵琶行狂草》,学醉素。吾郡蔡太学所藏,与梁溪华氏之《书太白诗》纵横狂怪,余于太常所呵。然山谷自谓得长沙三昧,是亦独行天地之间者,此卷真迹可见。癸酉嘉平董其昌识(钤印『昌』)。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按,文震孟(1574~1636)是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曾孙,文彭之孙。字文起,号湛持。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撰修,官场屡经起落,尝居家不出,用心著述,有《姑苏名贤小记》《定蜀记》等。亦工书。其九字题首隶书,雍容大度,笔墨真率,功夫不凡。孙克弘(约1533~1611),明南直隶松江人,字允执,号雪居。礼部尚书孙承恩之子。以荫授应天治中,官至汉阳知府。仕归,构造园林,搜觅古玩。工画山水、人物、仙释、花鸟、兰竹,名重一时。晚年喜画墨梅,兼工书法。所绘卷首山谷图像,神完意足,弥足珍贵。

从引首题字、题画、董其昌跋及三者关系来看,崇祯六(1633)前后《赞颂卷》的拥有者当即长洲文氏无疑,目前的装裱或即此时所为。

汤右曾(1656~1722),字西厓,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善山水,亦工行楷,诗与朱彝尊齐名。著有《怀清堂集》。卫雪楼生平不可考。据上引汪士钅宏所作跋可知,卫雪楼得《赞颂卷》于汤右曾。今卷尾吕澄源题跋后有『汤右曾西厓记』朱文小印一方。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何焯跋(前引)或即受汤右曾之请而作。

张蓉镜,琴川(今江苏常熟)人。字芙川,道光、同治年间藏书名家。其祖父张应会,字若谷,曾为蒲江知县,藏书颇富。其父张燮(1752~1808)字子和,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承家业好藏书,与黄丕烈合称『两书滛』。张蓉镜不仅能慎守父祖所藏,并且有所充实。尤其他重视书籍保护,常于珍本书内以血写佛号,以求神灵保佑。其藏书楼名,『小琅环福地』和『味经书屋』。(参刘兆祐著《认识古籍版刻与藏书家》一书之《血写『南无阿弥陀佛』护书的张蓉镜》一文,台湾学生书店出版)今卷首题名右下角有『小琅环福地』、『琴川张蓉镜』二印,卷尾董其昌跋后下角有『芙川心赏』、『蓉镜』二小玺印,曾恒德跋后也有『张蓉镜印』、『琴川张蓉镜鉴定真迹』二印。另有两则题跋明言是『芙川先生』出示所作:

其一为1834年蒋因培跋云:『道光甲午中秋后三日,访芙川仁兄先生,出观,以识心赏,辛峰蒋因培』(钤印『伯生』)。其二为1862年许乃钊跋云:『山谷老人是书之妙,前贤诸跋尽之,何容妄赞一辞?同治元年春正月芙川先生出示,敬识岁月,欢喜无量。钱唐许乃钊书于海陵之安心竟斋(钤印『许乃钊』、『信臣』,见图10)。按,蒋因培(1768~1838),江苏常熟人,字伯生。国子监生。嘉陵初授例得山东费县巡检,历汶上、齐河知县。所至抑胥吏为非,有政声。后以直言忤上官,遭查办,遣戍军台。获释后归里,杜门不出,放怀山水,寓意诗酒。有《乌目山房诗录》。许乃钊为钱塘人,字贞恒,号信臣,又号讯臣、邃翁。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累官江苏巡抚。咸丰初会办向荣军务,降为光禄寺卿。有《乡守外编辑要》《武备辑要》行世。

黄庭坚行楷书法《观音赞+烧香颂》

《赞颂卷》在清末民初,一度归钱塘许澄斋,著名收藏家裴景福得见后,对其宝爱有加,先于许府以一月功夫,精心摹取,以之刻入《壮陶阁帖》,最终又在1912年秋,将其收购。他所著《壮陶阁书画录》卷四有数则题跋详细记载此事前后经过和对此卷书法的看法。兹照录如下:

①涪翁此卷腴润秀劲,得定武《兰亭》之缜密而以《瘗鹤铭》之雄健纵宕出之。涪翁书无精于此者。宜曾宏父刻入《凤墅帖》也。戊午(1918~引者加)九秋睫庵题前。

②唐宋书画名迹,切勿轻于改装,如破损太甚,必须装潢,定觅名匠,卷内纸绢,万勿轻弃。睫庵又记。

③此卷墨迹向为许澄斋农部所藏,余精模匝月始就。滋蕙堂刻亦从此上石,而意求苍老,反失温润如玉,劲直如铁,滑细如发之妙。《凤墅帖》未曾寓目,不知若何神似也。睫庵此跋丁亥(1887)夏作于宣南,请心缄老人书之,刻入《壮陶阁帖》,距今30余年矣。己未(1919)正月元夜,始书卷后。老友淮安潘慰祖汉泉,号心缄子,精习南北碑,安吴后一人。

④元夜题此卷后就枕不寐,念天下纷纭,瓜分豆破,必得老子出为群龙之首,子产、张良、武侯起为相,则天下必治。一睡后,恍兮惚兮,得句云『老子孩天下,公孙母众人』。不知何谓?似亦涪翁七律句法也。此卷初藏钱塘许氏。壬子(1912)秋,归壮陶阁。睫庵。己未正月十六夜。

⑤古今诗人无如山谷沤心费力者,远不如东坡大方自然,宋人已讥之。然成章之后,却锤炼深稳,窥其意,实因与东坡同时,不得不别开一境,以求胜尔。余五十后适西域,夜卧不复有梦,偶有梦,恒得诗句。东归途中一夕梦登殿廷,正徘徊间,东厢来一丈夫,授予古韵一册。作虫鸟篆多不识。告予曰:『七阳,韵之始也,阳通东,转庚;庚通十三元,切记勿忘。』遂出行数十武,回望殿门,东书一『孩』字,西书一『哀』字。下有联云:『皇王正朔移三统,神圣中华送七阳。』醒后了然,究不所解。谓此己酉(1909)冬事也。已载《东归日记》,偶忆及,并书于此。睫庵。

⑥卷内香光跋称涪翁《范宽钓雪图歌》极奇伟,学《鹤铭》不失尺寸者,庚子秋于孔氏见之,索值七百金。后思翁题『苍老极真,然山谷书,直波长拖,肌理粗燥,笔无腴润婉健之妙。』余殊疑焉。一日阅《石田集》,此诗在内,不觉一噱。以香光博学精鉴、一代宗匠,尚偶迷丹碧,何况陋夫?睫庵识。

⑦山谷书雄厚不及东坡,犀利精熟不及元章,然至今日,一纸足当东坡五纸,当元章十纸。其中轻重贵贱,却有定价。识者当自得之。睫庵。

裴景福以上七跋各有所论,颇可珍视。如谓《赞颂卷》温润秀劲,兼得《兰亭序》缜密和《瘗鹤铭》雄健纵宕,认为『涪翁书无精于此者。』且具『温润如玉、劲直如铁、滑细如发之妙。』又谓山谷诗风沤心费力,不如东坡自然,乃是因与东坡同时,不得已而特加锤炼,以求别开胜境。均可谓高见的评。第六则指出董其昌跋误将范成大《范宽钓雪图歌》认为山谷作引发的议论,也很有意义。第四则所叙国政时局乱象以及收购《赞颂卷》时间,更反映一位爱国文士的高尚情怀。

按,裴景福(1865~1937),字伯谦,号睫庵,一作目夾闇。安徽霍丘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收藏金石书画极富。编印《壮陶阁书画录》20卷。刻有《壮陶阁帖》元、亨、利、贞四集计36卷,《续帖》12卷,《补遗》1卷。《赞颂卷》作为裴氏珍爱的山谷名迹,不仅收刻于《壮陶阁帖》『亨集之八』,使其广为流布。而且在卷子的各重要部位均加盖收藏鉴定章。如卷首钤『目夾闇宝此过明珠骏马』;题画钤『伯谦宝此过明珠骏马』、『弱冠登朝』;真迹首行压边钤『壮陶阁秘笈』,卷末下角钤『伯谦所见书画铭心绝品』;董其昌题跋前下角钤『伯谦精鉴』,跋后钤『裴伯谦秘笈书画印』、『上虞裴景福弱冠后寓吴客燕所得书画碑帖』;卷尾何焯、汪士鋐两跋之间钤『脥闇宝此过明珠骏马』、『伯谦一字脥闇』;曾恒德跋后又钤『伯谦宝此过于明珠骏马』、『裴伯谦审定真迹』。

从裴景福跋中还可得知,他是于1912年从农部供职的钱塘许澄斋手中购得《赞颂卷》的。不过这位许澄斋生平也不可考,卷中亦不见有收藏印记。

卷中留有印记的最后一位收藏家是徐小圃。两方『小圃所藏』印分别钤于真迹左下角和卷尾曾恒德题跋之后。按徐小圃是民国年间上海名医,家富收藏。著名的《怀素小草千字文卷》就曾是他收藏。

黄庭坚《赞颂卷》这一晚年小行书妙迹,经历900多年历史沧桑,依然保存完好,不能不说是一件万幸的好事。我们从以上流传、题跋的考释中,看到人们为保护这一圣物的虔诚和所付出的艰辛。这种对文物的呵护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反映,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基础。笔者早知山谷有《赞颂卷》之作,十数年前读日本二玄社《黄庭坚》一书(中田勇次郎编),中见《壮陶阁帖》中拓本,赏叹其精妙绝伦,但一直以为此作原件已不复存世。2005年底,于上海水赉佑先生处得知真迹依然存世的消息,随后即获观真迹复制品,当时喜不自禁,曾赋诗一首曰:

刻帖曾惊妙笔难,也曾叹息隔轻衫。烧香一颂诚绝构,翰墨清芬挹祖禅。星凤谁求天外意?好风却到楞伽山。归来欲报灵前喜,又恐灵明自设关。

我相信,山谷老人在天之灵,一定会为《赞颂卷》这一星凤绝构得到天意神护而会心一笑。愿人间慈悲好风直吹到楞伽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