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行书《长安孙公荆山墓表》,书法图片8张.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于右任早年书从赵孟俯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灞桥街道办豁口村孙蔚如旧居院内,发现于右任所书孙荆山墓表,为研究当地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孙荆山墓表为石灰岩质,首、座均佚,仅存碑身长1.9米、宽0.74米、厚0.2米。碑身周围有边框,单线阴刻“回”纹及花卉纹,侧面有横向凿纹。
石碑上下端均有榫头,上端榫头长0.07米、宽0.2米、厚0.07米;下端榫头长0.15米、宽0.18米、厚0.18米。
碑阳阴刻碑文共七行、每行52字,记载了孙蔚如祖父孙荆山的生平及懿行。碑文首题“长安孙荆山墓表”,年款“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撰文书丹均为于右任。
该碑为孙蔚如率本家孙众所立,原位于豁口村西孙家祖坟,“文革”期间祖坟被平,墓碑被运回村内。
孙荆山墓表是灞桥地区现存少数民国时期墓碑之一,碑文为于右任所书,是以行、楷、草混同使用的书法佳作,实属罕见、十分珍贵,为书法艺术的研究增添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陕西省文物局)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于右任早年书从赵孟俯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
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