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

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

时势造画派 中国历史

  • 支   持:
  • 分   类:书画作品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214次
  • 发   布:2023-09-1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简介

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

华夏九州方圆,自古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形、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景物风貌,不仅孕育出北方山水之雄奇,南方烟波之浩渺,如诗如画的山川风致,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精英。他们饱蘸翰墨情怀,挥洒写意人生,绘就出一幅幅辽阔的丹青画卷,引领着一个个时代的绘画潮流。

任时光流转,墨香不褪,在时代的润色中,衍生出多元的绘画风格。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烟,看一看在艺术洪流中形成的中国古代画派。



北方山水画派


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时势也造就了画家和画派!

五代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期,特别是后唐以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一部分士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躲到山林里隐居,结果,一批伟大的山水画家就在荒山野岭之中成长起来。这些画家的绘画风格相似,性情意气相投,逐渐形成了北方山水画的独特风貌。

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

李成《寒鸦图卷》(局部)

由于常年隐居山林,得以时刻观察真山真水的变化,他们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运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使山水画在技法、风格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景式的大山大水、人格化的雄浑意境、刚健苍劲的笔墨风格,成为这一画派主要的艺术风格特征。

时势造画派,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画派的形成

范宽《雪山萧寺图》

北方山水画派由荆浩开创,关仝、李成、范宽等笔法相随,他们四人成为北方画派的代表。虽然同属一派,却又各具特点。关仝以“峭拔”见长,李成以“旷远”著称,范宽以“雄杰”闻名,自古有“三家三水”之称。

作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第一座高峰,北方山水画派的画风和理论不仅主宰了北宋山水画坛,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形成时期:五代后唐

领军人物:荆浩、关仝、李成、范宽

代表作品:荆浩《匡庐图》《楚山秋晚图》,关仝《山豀待渡图》《关山行旅图》,李成《寒鸦图卷》《茂林远岫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南方山水画派


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保大五年(947年)的一场大雪,让一个画派的创始人脱颖而出!

这天正值元日,突然天降大雪,南唐中主李璟雅兴大发,召集群臣登楼摆宴、赋诗以助赏雪之兴。时任北苑副使的董源和宫中其他几位画家共同绘制了纪实性大作《赏雪图》,画中董源主绘的雪竹寒林尤其得到李璟的赏识,立刻给他升了官。随着政治地位的升迁,他的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董源《夏山深远图》

董源的山水画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墨,一是青绿着色。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巧妙地描画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极富创造性。这种水墨画的新格法,得到了巨然和尚的追随,并被米芾、沈括等人所欣赏,逐渐形成了一种绘画流派——南方山水画派。


董源作为南方山水画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艺术积累、地理条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促成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巨然是董源的亲授弟子,他与董源的皴法点苔相近。其山水画轻岚淡墨、烟云流润以及给人以温润不露刚拔的感受,也基本与其师类似,可以说,他们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是一致的,故后世将两人并提,称为“董巨”。


形成时期:五代后唐

领军人物:董源、巨然

代表作品:董源《潇湘图》《夏山深远图》,巨然《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


湖州竹派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胸有成竹,爱竹成痴,因为对竹子的喜爱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进而形成一个流派,可谓是真爱了!

文同《墨竹图》

湖州竹派的始祖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在他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避恐不及,文同却对此地十分满意,因为这里满山满谷到处都是竹林。每逢闲暇便留连于竹海,这使他对竹子有了更多的见解。文同的一些墨竹画,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竹节用勾描渲染而成。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因此他的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则更多,如赵孟頫、管道升、吴镇等。中国画坛由此诞生了“湖州竹派”,文同也成了一代宗师。

吴镇《墨竹谱》

《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画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拖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形成时期:北宋中期

领军人物:文同

代表作品:文同《梅竹石》《墨竹图》,管道升《水竹图》《竹石图》等。


吴门画派


出新意于法变中,奇妙理于豪放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历来物产丰饶,人文荟萃,除了雄厚的文化基础,绘画艺术的根基也颇为深远。从元代起苏州就是全国的绘画中心,当时第一流的画家要么经常来往于苏州,要么就生活在苏州或周边地区。

沈周《庐山高图》

沈周一家就世代隐居在吴门相城的阳澄湖畔,他的父亲和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可以说,沈周的书画才能乃是家学渊源。沈周学识渊博,交友甚广且平易近人,对于向他求画的人来者不拒,甚至有人拿着仿造他的假画,求他为之题款,他也欣然应允。他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因而被文徵明称之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文徵明《江南春》

沈周一直居家读书,吟诗作画,流连于山水之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以从事书画创作为乐。

唐寅《落霞孤鹜图》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济,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称一家。此后,他的弟子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等一大批优秀画家相继涌现,形成了中国画坛上一个崭新的流派——吴门画派。他们四人也被称为“吴门四士”。


形成时期:明代中期

领军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代表作品:沈周《庐山高图》《桂花书屋图》、文徵明《江南春》《春深高树图》、唐寅《落霞孤鹜图》《古木幽篁图》、仇英《金谷园图》《剑阁图》等。


虞山画派


指腕间冲和自在,赏识者应能静会

这又是一个因帝王青睐而诞生的画派。

虞山画派的祖师王翚,出身于文人世家,幼时酷爱画画,因为家里穷,便以为画商临摹古画为生计,因此接触了许多宋元名迹,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他取法宋元诸家,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的功力造诣极深。清康熙年间,王翚已是颇有名气的画家,名声甚至已经传到了宫中,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翚在60岁高龄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用时三年,终于完成了康熙六下江南的二百米长卷,堪称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巨制。康熙皇帝非常满意,赐给他一把题注“山水清晖”的画扇,还想给他一个官位。可惜他的兴趣并不是做官,但他也因此名声大噪,被时人誉为“画圣”。回到故乡常熟虞山后,他在自己的耕烟草堂中每日以作书画、观山水度过余生。

王翚《秋山叠嶂图》

王翚的山水画,笔墨纯熟,功力深厚,其画风影响画坛数百年之久,更被尊为清代集传统笔墨之大成者。他崇拜元四家,发展了乾隆笔渴墨层层积画,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他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的弟子众多,如杨晋、曹涧、姚涛等,对后世影响颇深。

杨晋《溪山行旅图》


形成时期:清代初期

领军人物:王翚、杨晋

代表作品:王翚《渔村晚渡图》《秋山草堂图》、杨晋《武陵仙源图》《南溪归牧图》等。


黄山画派


一室之外,山水而已

清朝初期,一群不同籍贯的明末遗民来到黄山隐居,他们淡薄名利,隐于书画,潜心体味黄山真景,在“舟车闭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仙境”绘成丹青,对当时的画坛和后来的山水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说到黄山画派,就不能不说梅清和石涛,他们两个是黄山画派形成的关键人物。谁也不会想到,一次黄山之行,促进了一个画派的诞生。

梅清《黄山十九景》之一

梅清与画家石涛是很要好的朋友,石涛曾旅居安徽宣城,他在第一次游黄山后大发灵感,创作了很多以黄山为主题的画作。梅清看到石涛的作品后,备受感染,作为宣城人,梅清也在1671年第一次登上了黄山,但见千峰竞秀,万壑峥嵘,黄山磅礴的气势立刻折服了梅清。自此,石涛和梅清又多次游览黄山,每次归来都有大量作品诞生。

梅清笔下的黄山,以黄山的真景作依据,更将自然的黄山升华为艺术的黄山。梅清自认“余游黄山之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可见黄山在画家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位置。由于梅清和石涛的介入,当时的新安画派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从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黄山画派 ”。

石涛《黄山图册》之一

石涛、梅清、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他们不受古法束缚,虽同属一流派,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梅清得黄山之影,石涛得黄山之灵,渐江得黄山之质。

(注:新安画派是指当时一批徽州画家互为影响所形成的一个画派。黄山画派则完全是根据黄山的外形和内容所决定,经过笔墨锻炼,抽象出的山水画类型。)


形成时期:清代初期

领军人物:梅清、石涛、渐江

代表作品:梅清《宣城二十四景图册》《高山流水图》、石涛《山水图》、渐江《黄山真景图》等。


扬州画派


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

“率汰三笔五笔,胡诌五言七言”,是当时保守派对他们的评价,因为他们笔法不羁、思路奔放,和当时所谓的“正统”画风迥然不同。而被“正统”讥讽为难登大雅之堂,更不屑一顾的送了他们一个称号——扬州八怪。然而他们敢于突破藩篱,勇于探索革新,且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渐扩大,继而形成了南北各地京里京外都知晓的艺术流派——扬州画派。

郑燮《兰竹图》

扬州画派,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的总称,这一画派的共同特点是很多人自叹生不逢时、志向难舒,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有的做过几年小官又弃官专心绘画。他们愤世嫉俗,不向权贵献媚,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画作主题多以花卉为主,偶尔也画山水、人物,他们继承了徐渭、朱耷、石涛的创新精神,主张自立门户,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当时崇尚摹拟、泥古作风,因而被时人看作“偏师”和“怪物”。

金农《山水人物图》其一

扬州画派把传统的写意绘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对近代写意花卉画的意趣和技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直至现代的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来楚生等人,都从某个侧面对其有所汲取。


形成时期:清代中期

领军人物:扬州八怪

代表作品:郑燮《墨竹图》《兰竹图》,金农《墨梅图》《山水人物图》,汪士慎《春风香国图》等。


纵观中国历代绘画的各家流派,可谓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各家风格与笔法自成一派却又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在创作中不断地构建出新的绘画风格。可见艺术的审美都是相通的,没有绝对独立的绘画思想,也没有单一存在的绘画技巧,不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绘画流派没有优劣之分,而相同的审美情趣,让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绽放出了多元多彩的艺术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