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张瑞图 人品与书品 张瑞图书法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584次
  • 发   布:2023-11-1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简介

        数年前,一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朋友,偶然见到我写的一幅字,说是有张瑞图的影子,弄得我很茫然。当时,我对书法只是一般的爱好,研究的也是人所共知的那几位书法大家,还不知道张瑞图为何许人也。但从此也就关注此人了。


        张瑞图并非所谓书法主流的代表,一般人对他知之甚少,但他却是明末敢于创新自成面目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法史上的只言片语都是不容易得到的,张瑞图自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张瑞图(1570-1641),晋江(今属福建)人,生活在明万历到崇祯年间,这是明朝较为黑暗的年代。万历年间的神宗,因为立太子的事,和大臣们搞得很僵,消极对抗,二十多年不上朝,不议事,也不封官,潜心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他死后,他的儿子光宗常洛即位,当了一个月皇帝也死了。接下来是爱做木匠活儿的熹宗,年号天启,当了七年皇帝,却出了个大奸臣魏忠贤,把大明朝搞得一团漆黑。最后是明朝末代皇帝思宗,也就是崇祯帝,苦苦挣扎也无济于事。


        张瑞图是万历三十五年的探花,一开始当编修一类的小官。他的跃升,是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天启六年(1626),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枢要,历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左柱国吏部尚书等职。这一时期,魏忠贤权力熏天。面对魏忠贤的淫威,张瑞图如女子一般柔弱无骨,又如女子一样献媚攀附,所以,他的官职也一路攀升。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为官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张瑞图深谙为官之道,小心谨慎,最大限度地压抑了自己的个性。朝中情形混乱之时,以退为进,采取柔弱之术明哲保身:机遇来临之时,为了获取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丧失自己的人格。


        万历末年,围绕立太子,一方为东林党,一方为齐、浙、楚三党,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党争;魏忠贤得势后,起用齐、浙、楚三党的骨干,捏造各种罪名,运用各种手段,捕杀和排斥打击东林党人,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阉党”,其爪牙遍布内阁、六部等各处要津,他还组建了一支太监武装,控制了大内。朝中那些正直的东林党人,从没有停止过对魏忠贤的弹劾和斗争,不断被罢官、发配,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张瑞图为了躲避朝中的祸乱,多次托病回老家休养,当朝中的争斗相对平静下来,他才返回京城。他和东林党人没有什么瓜葛,也想与魏忠贤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思想,必然导致他在为官的过程中的不作为和性格上的极度自我压抑,他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做任何事情,甘心情愿做一个庸臣,当一个好好先生。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然而,现实总是不可逃避的,迟早要让人做出抉择。张瑞图最大的污点就是为魏忠贤手书了生祠碑文。当时,“阉党”分子对魏忠贤感恩戴德,对这个市井无赖出身、目不识丁的大太监极力吹捧,不仅称他为九千岁,而且把他和孔子相提并论。也是在天启六年,浙江巡抚上奏,要在西湖边,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即给活人建祠堂。昏聩糊的熹宗竟然准奏。魏忠贤原先想让吕图书写碑文,遭到婉拒后,才让张瑞图书。张瑞图缺少气节,贪图官位,只好挥毫。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好在第二年熹宗就死了,他的弟弟接替了皇位,这就是崇祯帝。崇祯帝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了“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张瑞图也感到很惶恐,再一次故伎重演,施展自保之术,崇祯元年(1628),竟然连续11次上书,引疾辞归。在老家呆了一年,张瑞图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是,他没有逃脱灾祸,在清算“阉党”的过程中,由于为魏忠贤生祠书丹这一事实,张瑞图被列入黑名单,处徒刑三年,但准许他纳银赎罪处,降为平民。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内心的真情实感,往往以相反的东西表现。微笑是为了掩饰悲伤,高傲为的是掩盖自卑。这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说,张瑞图的官场表现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是对自己个性的一种压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必须反映真情实感的艺术创作,来窥则其真实的内心世界。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艺术创作必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艺术是一种自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人个性的展现,张瑞图在书法创作上的确是狂放不羁,直抒胸臆,与他的为官之道南辕北辙,他一改二王的规范,没有严格恪守传统书道强调的中锋用笔,往往露锋人笔,善用侧锋,转折处并不调锋圆转,而是方折直下;他的运笔迅捷,笔画翻折盘绕,极具飞动之感;在结体上,字取横势,一味横撑,力避平匀,倚侧多姿,稳叶见险,别有情趣。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对张瑞图艺术风格的成因,可以从晚明书学思潮和文化背景中去审视,二王帖学,到了明代,圆熟柔媚达到极致,以至出现了“馆阁体”,因此,明末出现了对以二王为代表的传统书法进行改革的思潮,在这一思潮和文化背景下,能否实现改革和创新,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张瑞图取得了成功,形成了自己蚀特的艺术风格。


张瑞图敢于抛开二王法则,挑战传统,说明他极具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样的人,如果品格不高,就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甚至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作为宣泄情感、展现个性的书法创作,往往打上作者鲜明的印记,我们可以从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张瑞图是一个内向孤僻、深沉寡言的人,有很强的自律和压抑倾向,所以他的作品充满紧张感和压迫感,有一种弓弦绷紧的感觉,很强劲,也很刚峻,充满力度,但是总让人担心弓弦是否会绷断。


       张瑞图也是一个内心虚弱、缺乏骨气、心机很深、充满贪欲的人,他的作品,通篇看来,有一定雄伟的气息,尤其是他的方折,剽悍有力,但是不可以细观,细观则发现笔画粗糙而不精制,在结体方面,极为倚侧,每个字形都以险取胜,缺少端庄气息,而且总有柔弱的笔画出现,虽然从美学意义上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别具特色,但是,反映出其内心好走险棋和捷径的性格特征。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福建晋江一带,到现在还流传着张瑞图装疯的民间传说。正在家中闲居的张瑞图被列为“阉党”后,朝廷派人要将他逮京审讯,他急中生智,赤膊散发装疯,满身涂污,蹲于猪圈中。并把染成黑色的面糊和香蕉,从一竹筒中挤出,散放于圈中地面,作为充饥的食物。捕快来时,见其疯相,与猪混居,甚至取食“猪粪”,便认定他是真疯,不予逮捕,把情况汇报给了朝廷,放过了他。


       这自然是演义,不可当真,但反映了张瑞图的困境和狼狈。为官一生,落得“晚节不保”,青史留下骂名,使晚年的张瑞图懊悔不已,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精神上极为痛苦,只好借助佛学自我安慰,寄托于翰墨进行宣泄,那跳动的线条和节奏,反映这他波涛汹涌的感情世界,那剽悍的方折代表着内心的执拗和愤恨,那些虚弱和柔媚的笔画,展示着自己的无奈和空虚。

张瑞图的人品与书品

       在张瑞图的书法作品中,我最喜欢《听琴篇》。这篇行草作品,清秀典雅,飞动跳跃,既有传统的法度,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是一件把传统法度和自我创新完美结合的作品。


       传说,张瑞图晚年穷困潦倒,情志沉郁,对琵琶情有独钟。他是一个弹曲高手,混迹官场时,无暇操弄,晚年削职为民后,除去寄情于丹青,再就是手抱琵琶,弹出宦海浮沉的悲怆和哀怨,排遣内心的无奈、落寞和抑郁。


张瑞图于崇祯十四年(1641)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身后除了留下笔砚及书画外,还有朝夕为伴的琵琶。因此,后人悲叹道:笔废文房竭墨池,泪流二水断弦丝。

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