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王的书法艺术特色

清初四王的书法艺术特色

清初四王 书法艺术特色

  • 支   持:
  • 分   类:名家书法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680次
  • 发   布:2023-12-18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清初四王的书法艺术特色简介


     清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又称“四王”画家、清初四王。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 正宗”。“ 四王”以 山水画为主,绘画具有“ 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气,涵养一颗平和仁爱之心,而这一形式离不开精深的笔墨造诣。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与王翚,王鉴,王原祁,形成受皇室扶植的“清初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娄东派”。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四人画风接近,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四王”属于正统画派,同时也属文人画家,他们倡导南宗的绘画风格,绘画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气,涵养一颗平和仁爱之心。

    王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以祖荫,官至 太常寺少卿 。明清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 董其昌 ,少时亲炙,得其真传。于 黄公望 墨法 ,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 画苑 领袖。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九岁。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 王翚 、 吴历 及其孙 王原祁 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师古人画,形体、样式甚似,但与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样了,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精神气质迥异。王时敏师古人笔法时,更严谨、更认真、更规矩,相对来说作的画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时敏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山水》扇面虽是临古之作,但又能集众家所长,浑然一体,画得很有味道。


【王时敏 清 《仿元宋六家山水画册》】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苏 太仓人,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为“清初六家”之一。

     王鉴是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亦与王时敏、王原祁同归“娄东派”。他在当时声名煌赫,影响颇大,艺术上又与并称“前二王”的王时敏渊源相近,风格亦颇多共同点。

【王鉴 清 《湘碧居士仿古册》】



  

     王原祁,明 崇祯 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 石师 道人 , 江南省 苏州府 太仓 人(今江苏太仓), 王时敏 孙。娄东画派 ,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 正统派 中坚人物。享年七十四。

     王原祁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形成娄东画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

     王原祁绘画主要受元代黄公望影响。作画喜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 浑然一体。清末娄东画派代表性画家与画论家秦祖永 《桐阴论画》论王原祁:中年秀润,晚年苍浑。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其早年跟随其祖父 王时敏 ,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醇厚,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是感受。早期作品如《仿子久山水图》,为作者三十岁时作品,仿效 黄公望 笔意,出神入化。画面笔墨简淡,风格古秀。

     王原祁中年时期作品,从摹古中脱出,笔墨秀润,以《 富春山图 》为代表,画面云山秀水,用笔秀雅脱俗,没色清淡圆润。后又受王鉴指导,六十岁时作画能够“熟而后生”,如七十岁所作《南山积翠图》,笔墨与设色境界高妙。其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其用色绛翠斑驳,是浅绛和青绿手法的极致运用与融合。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色色相浸之处,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然真趣。

【王原祁 清 《仿古山水册》】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 画法的同乡 张珂 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 王时敏 、 王鉴 。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 北宗 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

    王翚将黄公望、 王蒙 的书法性用笔与 巨然 、 范宽 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 湿笔 并用,而且多以 细笔 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 丘壑 ,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 浅绛 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 墨法 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

【王翚 清 《虞山十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