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唐寅书法 桐阴清梦图 唐寅

  • 支   持:
  • 分   类:书画作品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740次
  • 发   布:2023-12-26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简介

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先生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评价古今人物时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而在评价清明灵秀之气时说:“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若生于公候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如远之许由、阮籍、刘伶、陈后主、宋徽宗、米南宫、秦少游等,近之倪云林、唐伯虎、卓文君等人,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曹雪芹先生的这番评论是将唐寅列于天地聪俊灵秀之中的,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尔!只可惜中国千年历史本就是扼杀天才的摇篮,唐寅岂能例外,有明一代,唐寅是一位能兼容南北宗画路的大画家,即能画出南宋院体绘画,又俱有驾驭文人写意绘画的高超才能,只可惜命运多舛,下面我们就明代天才画家唐寅和他的文人写意绘画《桐阴清梦图》展开分析和考证:

一、《桐阴清梦图》创作动机及唐寅人生际遇考


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立轴,纸本设色,横30.8厘米,纵62厘米,年代不详,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逝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享年54岁。字伯虎,另一字为子畏、号有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唐寅,自幻聪颖过人,过目成诵;才华横溢,世称天才;提笔成文,落墨为画,诗书画俱闻名天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且又精通音律,是明代最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五百年来,为后世留下无数的风流佳话。


可中国封建社会不是成就天才的社会,而是扼杀天才的摇篮,唐寅曲折的一生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唐寅,少年即才华出众,抱负远大,其早年的一首: 

武距文冠五色翎,

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

多少王候勒马听。

这是一首《咏鸡诗》,从而表明了唐寅高远的志向和冲天的抱负,可天有不测风云,在唐寅20余岁的几年当中,家中连遭不幸,屋漏偏逢连阴雨,其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从此衰弱。在其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开始鼓起勇气,潜心读书,发奋科举,29岁应天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因徐经考场舞弊案牵连被贬为吏,唐寅羞于赴任,此后绝意进取,一生以卖画为生。1514年(即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后发现宁王有不臣之心,遂装疯裸奔才得以脱身,唐寅晚景凄凉,以卖画维持生计,54岁病逝。他晚年看透时世,这首诗应是他晚年的真实写照: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桐阴清梦图》和上面诗作有相似之处,应为唐寅逃出宁王府以后,真正想隐居林下,看破功名利禄,绝意仕途的真实写照,这幅文人写意之作完全道出了唐寅此时的心境。唐寅一生诗作600余首,存世诗作417首,绘画作品有《山路松声图》、《江南农事图》、《双松飞瀑图》、《骑驴归思图》、《事茗图》等。

 

二、《桐荫清梦图》之构图及诗文意境考

郭熙在《林泉高致-画意》一文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人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幽坐,明窗净几,一注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呼境界己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唐寅不光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对中国书画的诗词意境是了然于胸的,且一生贯彻实行,有明一代,在此方面,当为妙手。众所周知,唐寅是一位能兼融南北宗画路的大画家,绢上以南宋院体绘画技法和小斧劈皴为主,参合马远和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此类院体绘画多在绢上。同时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及赵孟頫“元四家”和诸位大家于一炉,融会贯通,墨色淋漓,形成了自己的文人写意绘画风格,而此类绘画多画在纸上。


《桐荫清梦图》恰是唐寅的一幅文人写意绘画,表达了作者谢却功名,隐居林下,从此退出官场的一种真实感受。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此作构图独俱匠心,一树、一椅、一人,脚下青石荒草,清风徐徐,一高士似闭目养神,又似进入了梦乡。此构图借用了“马夏”半边一角构图的特点,大片留白,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并配如下诗歌:

千里桐阴覆紫苔,

先生闲试醉眠来。

此生已谢功名念,

清梦应无到古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配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天设地造的诗画意境,不是一般画家所能达到的。


为了能说明问题,我们以此和唐寅的其它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在上海博物馆有一幅著名的人物画《秋风纨扇图》: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此作为纸本,一人、一扇、一石、两竹,如果仅仅是这样,他的笔墨水平再高,你又能感觉到什么呢?可唐寅在左上角题了一首点题的诗歌: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正是这首诗是这幅画意境全出,秋风中少女的心情及世态炎凉全部跃然纸上。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再看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杂卉烂春图》: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此作同样为纸本,上面画了两颗野菜,矮的一棵为荠菜、高的一棵为胡芦花菜,旁边一块巨石形状怪异,直插云霄,仿佛要撑出纸面,这样的画面在山野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可其又能有什么意义呢?天才的唐寅以物喻人,用以表现自己的人生际遇,给这个画面一个全新的意境:

杂卉烂春色,

孤峰积雨痕。

譬若古贞士,

终身伴菜根。

诗言志,菜根和奇石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奇石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的东西,唐寅将自己比作奇石,足见其志向之远大,可无奈他只能和菜根为伴而老死山林,这首诗和上面画面相配,同样道出了唐寅一生有志难伸的人生处境,读来无不让人心碎!


通过以上两组画面的比较,《桐荫清梦图》将唐寅谢却功名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唐寅的诗歌皆来源于生活,发自于心田,常常有令人豁然开朗之感,充满哲思和意境,决无人为刻意雕琢的痕迹。

 

三、《桐荫清梦图》之家俱服饰考

 在中国古代字画的鉴定当中,落差近一千年的绘画作品,由于时代的不同,家俱的构造亦明显不同,每个时代的家俱亦都有其时代的特点,所以说家俱和建筑服饰一样,在古代书画的鉴定中,同样俱有指标性的意义。


明式家俱具有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融雅俗于一炉,达到了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明式椅子是工匠和文人雅士们共同创作的结果,追求表现人体美好的形象和充满理想自信自觉的意境,椅子成了完善人的品性和人格的重要手段。而在这幅《桐荫清梦图中》,高士坐在一把交椅式的躺椅之上,此椅又名“醉翁椅”,和明刊本中《三才图会》器用十二卷页中十四下的“醉翁椅”样式完全相同。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我们以“明四家” 中仇英的《梧竹书堂图》(上海博物院《明四家画集下卷367页》)为例,其中一高士所坐的躺椅和这把交椅式躺椅亦完全相同。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只是躺椅扶手较长一些而已,扶手躺椅较长可能是由于南方潮湿,为了折叠起来高一些防潮罴了。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高士服饰: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坐在躺椅上的高士束发,身着一色式交领长袍,领口“右衽”,腰系布带,脚蹬云履。手握椅柄,悠然自得,这些都是典型的明代家俱和明代服饰特征,又一次在唐寅的笔下得到了升华。


四、《桐荫清梦图》之笔墨考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在《桐荫清梦图》中,唐寅的笔墨特点显露无遗,唐寅才思敏捷,技巧精湛,画面充满灵气。对笔墨的掌握有灵敏的感觉,他的墨色富有透明感,心灵在创作当中深邃的笔墨意境,对画面中情有独钟的精神气质,即是对心灵的安慰,似天籁之音,又像是一股清泉在流淌,这一切都是模仿者所无法岂及的!下面我们就《桐荫清梦图》中的笔墨进行考证:


意在笔先,唐寅在动笔之前,早已成竹在胸,用圆笔画线而勾勒出了一段树干,徐徐而上,树干伸向了天外,只有一枝树枝突入画面,树叶采用淡墨夹叶法,透明而滋润,在秋阳下让人能感觉到树叶在风中颤抖。这棵树是倒向左边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向阳一边倒”,足见唐寅观察生活之细致。


我们再细观其人物,用笔细腻,人物三停俱等,天庭高起,五岳朝拱,地格丰隆,眉目清秀,三络胡须根根飘洒,虽为白描之法,却胜于傅色者多矣!其人物转笔方劲,线条有起伏,衣纹用铁线描和折芦描并用,人物栩栩如生,而对于这把交椅式躺椅的描画,充分体现了唐寅对墨分五色的理解和高超的水平,其躺椅的边线完全是用铁线描,一钉、一杆、藤席皆活灵活现,墨色虚实恰到好处。古人虽不写生,可观察生活之细致,在仔细观察生活和人物的过程中,也就自然掌握了现代人所说的一些“透视法”的原理。


对脚下这堆草石的处理虽寥寥数笔,却匠心独运,寓意深远。其石块用方笔湿墨,枯枝用浓墨,浅草用淡墨画出……这似乎在预示着唐寅一生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深了、浅了、远了、近了,都一一进入梦乡,让人飘忽不定,一笑了之。

 

五、《桐荫清梦图》之款、印及流传收藏考

在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当中,我们常常讲诗书画印,那么绘画上的落款或者叫名款,不管其称之为什么,他们皆可称之为书法,同样属于鉴定的范围。印即是指印章,印章可分为画家本人印章和收藏家印章两种,鉴定画家本人印章,即可以判断是否出于画家本人之手,而判断收藏印章,让人可以判定收藏的流传经过,所以鉴定款印也是书画鉴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以《桐荫清梦图》中的落款和《李端端图》轴、《风木图》卷及《事茗图》中的书法落款进行比较: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众所周知,唐寅书法是学赵孟頫的,其书法温润秀雅,结体微带剞侧之势,仔细观赏,难掩其文人书卷气息!其气韵、结体、点划、结构、章法完全一致。为了能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采取现在的“切片式分析法”,从点、横、撇、勾、捺入手,层层进行解析:

我们先从“唐寅画”三个字入手: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一一进行分析比较,唐字的点、横、撇,以及横折、横、横、竖及下边的口字边,起笔收合完全是一致的,特别是点横撇,第一个点干净,第二个点稍带牵丝,但笔性未变!横划中的起笔和顿笔几呼完全出于一辙;寅字宝盖头和下面两点的运用极其神似,有着异的是第一个寅字的点带了牵丝,而第二个寅字的点却一笔写成,这是由于一个人的书写习惯养成的,也可能是为了布局的美观。我们再看“画”字,第一个画字的一横变成了一个平行点,而第二个画字一点回了一下笔,带出了一点牵丝,田字及下面结构的走笔还是一致的。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再选择“先、生、清、满”等几个字进行说明: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先生”对比后,我们感觉起收开合,转折都是完全一致的,再看“清满”二字中的三点水,其点下和牵丝惊人的一致。从以上书法的简单比较分析来看,我认为《桐荫清梦图》书法和其它标准件书法无异。


在这幅绘画上,总共有印章五枚,其中有三枚作者印章,两枚为鉴藏印。作者名款下有两枚印章,一枚为:唐趋(趨),一枚为:唐寅私印。我们先看这两枚作者印章:

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式》一书中: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我们可以找到“唐趋(趨)这枚朱文印章”,进行比对后感觉完全一致。可当我比对其他印章的时候,却出现了几点疑问:


疑点一、在比对“唐寅私印”这枚白文印章时,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式》中的64枚印章全部比对,只有两枚相似,见下图: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可这两枚印章不能完全比对上,上面的白文较宽,而下面的白文较窄,这是疑问之一。

疑点二、在名款的右上方有一枚红文印,如下图: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有资料显示为“唐阿大”,有资料显示为“唐寅画”,可我怎么感觉都不像,怎么感觉有点像“唐白虎”呢,因为未见真迹,不能妄下结论,此疑点二。


疑点三、在这幅画的鉴藏印中,有一枚叫“松莲鉴定”,想必这是一位藏家或鉴定家,可此是何人,不得而知!第二枚印叫“东吴玉莲藏书画记”,想必这应为一位书画收藏家:

明代唐寅《桐阴清梦图》欣赏

可查资料,亦不得知!此疑问之三。以上问题当请教于各位方家,还望不吝赐教。

 

结论:通过以上对家俱、服饰、笔墨、作品意境、唐寅人生经历及款印的考证,我们对唐寅的绘画便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唐寅的院体绘画和文人写意绘画当中,我们所看到的其院体绘画在博物馆中的占比较大,而文人写意绘画却占比较少,而且不少还被质疑,这一点是令人深思的!唐寅做为明代的大诗人、大画家,他对文人写意绘画的理解肯定高于一般的画家,所以我以为对唐寅文人写意绘画的研究应引起学界的关注。唐寅一生虽抱负远大,追求功名,可上苍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让其竹蓝打水,这是中国古代绝世文人的宿命,也是才子的结局。有明一代,诗书画意成就最高者,非唐寅莫属!可这位才子的一生,也令人感叹和唏嘘:

天地灵秀集一身,

空有抱负未逢春。

幸得诗赋笔墨在,

台前幕后说唐寅。

千里桐荫有疑问,

五百年间有成因。

请教方家多指点,

扫除迷雾再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