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82岁行草书《前后赤壁赋》(日本藏)

文徵明82岁行草书《前后赤壁赋》(日本藏)

文徵明行草书 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行书 文徵明 文徵明书法

  • 支   持:
  • 分   类:文徵明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358次
  • 发   布:2022-12-22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文徵明82岁行草书《前后赤壁赋》(日本藏)简介

文徵明82岁行草书《前后赤壁赋》(日本藏)

《前后赤壁赋》文徵明作,纸本,1551年,纵21.2厘米、横74.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明清是中国文人画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北宋末期出现的文人画艺术在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一些文人画家不仅在绘画上有着杰出的成就,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着非常精湛的修为。“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便是一位以行草书和小楷为人所称道的艺术家,他书法造诣丝毫不亚于其在绘画上的造诣。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吴门四家”之一。初名璧,字徵仲、衡山居士。曾任翰林院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贞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绘画师法赵孟頫、吴镇、王蒙、沈周诸人而自成一家。其笔墨细丽精密、苍劲雄犷,所作青绿山水用笔细劲秀润,设色古雅厚重。沈周逝世后,文徵明成为“吴门画派”的实际领袖,历史上亦有“文沈”之称。文徵明书法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其书学于李应祯,师法广泛,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大字深有黄庭坚笔意。其小楷笔画婉转、温润秀劲,颇有“二王”风骨,有着“小楷名动海内”“明朝第一”之誉。南京博物院藏文徵明所书《前后赤壁赋》,堪为其小楷书法的精品之作,其中深具个性的书法风格,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从中亦可见他晚年小楷书的精华。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是其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的创作,此时作者已是82岁的高龄老人。耋耄之年神明不衰,创作出如此佳构,确实令人叫绝。为纪念《前后赤壁赋》的创作,该作完成的十数年后,文徵明的次子文嘉及后辈学人莫是龙亦为之补充创作了《前后赤壁图》,终成此完美书画合璧之作(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合装于文嘉、莫是龙《前后赤壁图》之后)。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文水道人,曾官至和州学正。精鉴别,画承家学,擅画山水,笔墨疏秀简淡、幽恬阔朗,颇有韵致;所作小楷轻清劲爽。文徵明逝世数年后,文嘉看到了父亲的这一小楷手卷,忍不住于嘉靖四十二年为其补图,创作了《赤壁图》。莫是龙(1539—1587),华亭(今上海)人。字云卿,又字廷韩,号秋水。擅山水,师法王维、米芾、黄公望,画风淡宕高逸。著有《莫少江集》《莫廷韩遗稿》《秀石斋集》《画说》。他于文嘉补图的两年后即嘉靖四十四年看到了此卷《前后赤壁赋》,再次为之补图而创作了又一幅《赤壁图》,以寄寓对前辈的无限缅怀。因此,先有嘉靖三十年文徵明《前后赤壁赋》的书写,然后是其去世后先后两幅《赤壁图》的创作,才最终有此书画合璧手卷的出现,成为三人共同创作的一件书画手卷精品。


《前后赤壁赋》全幅呈现出温润苍劲、整饬老辣的审美意象。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陶宗仪的“凤舞琼花,泉鸣竹洞”用之于对文氏小楷书审美意象的评述确实相当妥帖。《前后赤壁赋》显然受到前代小楷章法布局的影响,注重平正的空间布局,倾向于萧散儒雅的章法安排,分行布白匀称优美,平缓自然,行气亦不疾不徐,在自然而然的书写过程中,将儒雅秀逸之气挥洒出来。文徵明的小楷在造型及空间结构上深得王羲之、王献之书法间架造型的精髓,创立出苍润秀雅的造型特点,这些从《前后赤壁赋》的造型结体上完全可以感受到。间架结构中没有过多的疏密对比,空间安排也不造险,而尽量作简化处理,始终呈现出精雅细秀、萧散简略的布局特色,颇带写意的笔法也是文徵明小楷吸引人且最具魅力所在。   


《前后赤壁赋》在用笔用墨上一丝不苟,毫无懈怠之笔,笔意健劲纵逸,使人很难相信是出自于耋耄老人之手。谢肇淛《五杂俎·卷七》认为:“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认为文徵明取 “二王”笔法,显然也将其行书笔意延续下来,具有写意的笔调。由此可知,文徵明小楷书法之所以能扣人心弦、清劲秀雅之气在笔下汩汩而出,显然有其深邃的取法渊源及文化背景。《前后赤壁赋》所表现出来的清劲秀雅、温纯精绝的书法风格,是文徵明鲜明的个性特色以及这一时代书法审美风气的自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