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书《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王铎1643年为汝宁知府黄元功筑青阳山庄所作,用笔爽利,线条硬朗,少有圆转,折笔较多,字形欹侧婀娜,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圣教序》的影子。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 。
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