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连望的羽书密码

肖连望的羽书密码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5次
  • 发   布:2024-04-19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肖连望的羽书密码简介

  孔雀可以称得上世界最漂亮的动物之一。用孔雀的羽毛,蘸上中国的墨汁,在宣纸上书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的奇思妙想,但是这种事情最终还是出现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我还是真的被“惊艳”了,接着我又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这种创作是继承中国书法传统的、还是现代抽象主义的?它能被国内的书法界接受吗?

  羽书的诞生

  创造这种羽书的是肖连望先生。

  肖先生先生1961年出生于天津,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到天津,作为一名卓越的城市规划师纵横职场三十多年。他多次主持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等城市规划项目,并荣获许多国内外的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奖项,称得上硕果累累、功成名就。

  城市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人类文明载体。城市规划涉及文化与经济、功能与形式、保护与开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肖连望认为城市发展要有利于当地的文化健康成长;城市建设要给当地居民以“幸福感”。城市发展应该充分依靠其自然的“原动力”,不要给与其过多的“人为参与”。

  除了城市和建筑,肖连望对书法艺术也是怡情多年。他最初临摹一些古代书法名家碑文拓片和法帖。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张猛龙魏碑。那种随心而动、收放自如的字形结构和笔法令他心驰神往、激情难耐。艺术创作的冲动很长时间缠绕他的内心,终于他发现了一种用孔雀羽毛制作的特殊毛笔,似有天意,让他埋藏多年的艺术激情得以尽情地抒发出来。

  孔雀羽毛笔与一般书法用的毛笔不同,首先是它的笔头长,一般大号毛笔的笔头是7、8厘米,但孔雀羽毛笔的笔头有20多厘米长;其次是孔雀羽毛非常柔软,书写起来不好控制;再一个是由十几片孔雀羽毛叠在一起形成的笔头是一个“片状”的,不同方向写出的笔道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孔雀羽毛笔没有笔肚,而且羽毛有一种“抗水性”,所以它不能储存太多墨汁。因此每次沾好了墨汁必须迅速写在纸上,否则全都滴成墨点了。这些孔雀羽毛笔的“明显缺陷”,在有人看来却是它“独树一帜”的艺术天分。肖连望先生就是利用这种笔与众不同的特性,形成了他“亦书亦画”的羽书艺术。

  羽书的建筑之美

  肖连望先生是建筑学出身,长期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作形成了他的一种思维惯性。他思考问题讲求逻辑、讲求功能、讲求结构、讲求整体协调。了解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他的羽书总算是令人联想到建筑、城市、风景、园林。当然这种联想是诗意的、抽象的、是潜移默化的。把建筑之美带入书法艺术创作是肖连望先生羽书创作的突出特色。

  比如,羽书“立春”。肖先生将“立春”两个字共有的五个横划提炼出来,重新构筑了“立春”的字形结构逻辑。这五个贯穿整幅作品的横划就像中国古建筑的檐子,层层叠叠;又像五座山岭,层峦迭嶂。同时这幅作品的笔墨、线条生动地表现出了立春时节,大地苏醒、万物萌生的自然界的活力。当人这种解释确实是过于直白,过于浅显。肖连望羽书的内涵十分丰富,我就先从简单的说起吧!

  再如肖先生创作羽书的“芒种”。“芒种”,把两个字的三个同样高度的横划被连接在一起,就有了类似于“天际线”的感觉。令人想到广袤的大地、想到远山近水、想到耕地农田。“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快种”。从“芒”的草字头上,我们可以找到那种芒刺般的感觉。作为一个整体符号,让人想到灼热的天气?沉甸甸的麦穗?汗流浃背的劳作?似乎都可以有,但又都不是。艺术家通过这个时空交错、概念叠加把观看者的潜意识激发起来,产生无限联想。这就是艺术的“功力”。

  城市是人格化的物质空间,她映射着民族的、时代的与人格的偏好和气味。肖连望先生对城市文化情有独钟,他的羽书是对城市文明的歌颂,是对建筑的歌颂。他认为好的城市设计要“接地气”,要“有感而发”。如果把他的羽书作品和他的城市设计作品放在一起,除了可以看到肖连望先生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他的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真实的表达,毫无做作。

  上个世纪出现的解构主义在建筑设计领域十分流行。建筑师把一些历史建筑的“符号”提炼出来重新组合创造出了各种似曾相识,但又从未出现过的建筑造型。肖连望先生的羽书可以算是解构主义的。原有的组成节气的两个汉字被他拆散后用一种新的逻辑、新的几何图形秩序重新搭建出来,让我们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平面作品,是中国书法,又像一幅抽象画,有一种艺术的神秘感,令人如醉如痴、不忍掩卷。

  羽书的意象之美

  所谓意象(imagery),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艺术家的感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可以这么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比如“夕阳西下”本来是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但是在艺术家的绘画或者诗词里面就可能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书法作品中粗壮的、硬挺的线条会让人感到力量、安全;纤细的、弯曲的线条会让人感到柔弱、优美。有秩序的结构让人感到理性;混乱的结构让人感到悸动。

  肖连望的羽书作品,是“象”也有“意”的。他的“意”不仅是“立春”、“立冬”、“雨水”、“大雪”等等四十八个汉字对应的“二十四节气”,而且还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哲学思考。而羽书的“意象”才是肖先生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这也是羽书能凝聚人心的原因所在。

  前文讲过:用孔雀羽毛制作的笔写起来不能完全控制,每幅作品都是带着艺术家的意图和明显的偶然结果“碰撞”出来的。很多无意识滴下的墨点;孔雀羽毛笔书写过程中的“分叉”;因为墨汁的水分不同出现的宽窄不同的“晕染”等等都改变着作品的命运。这里面“运气”占很大比重。这种创作很像烧造瓷器的“窑变”。古人讲“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可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正是这种偶然性的因素,加上每次创作构思的不同,肖连望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羽书每次写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意境的“立春”、“雨水”、“惊蛰”。山河壮阔、万物生长、星汉灿烂,日月光华,仿佛尽在眼中;虽然不见丝缕现实,但是有一种活生生的意境荡然于胸臆之间。

  中国画历来都是提倡“师法自然”。肖连望说他的羽书创作灵感是从大自然植物、动物、建筑、风景形态的提炼。他常常观察逆光下的树枝,看它们伸展、分叉、转折、弯曲,体会它们生长的“原动力”。自然的东西不懂艺术。只有具有艺术家眼光的人能从这些存在于大自然的“密码”中接受指令,创作出感天动地的艺术作品来。

  “惊蛰”的节气是指春天到了,雷声轰鸣,冬眠的小动物都被惊得四处乱跑。这种慌乱的景象预示着“冬闲”结束了,农民开始下地干活了,商人们也开始出门卖货了。这幅羽书“惊蛰”每一笔都有动感、每一笔都有表情;我们甚至能听到马的嘶鸣、小虫子的惊讶、大地的歌唱和人们的欢呼。与其说实是“写字”倒不如说是在“画画”,更像是一出有声有色的戏剧。

  “立冬”,用孔雀羽毛笔独有的线条表现了初冬的寒风凛冽,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冬天的萧瑟、辽阔、壮观。犹如嘹亮的赞歌,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肖先生曾经去过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他对城市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规划、建筑,还同样关注该城市在艺术、审美、风尚。他拍摄过大量的城市风光照片,这些照片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他把不同季节的城市风景融入到他的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羽书作品之中,使他的羽书带有某种城市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基因”。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里不仅有绘画大师毕加索和建筑大师高迪等人的经典名作,也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市民广场、民居小巷,还有弗拉门戈舞的民间舞蹈、地中海的音乐;肖连望曾以这种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特文化的符号为灵感创作的一批羽书。这里面可以隐约感觉到费拉门戈舞的那种强烈的动力感,内在的豪放,和表现出的热情。

  再比如,毕尔巴鄂市的地标性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它的一系列不规则的双曲面体造型,这和他创作“大雪”、“寒露”异曲同工。他曾经在他的微信公众号把他的风景摄影和羽书做成专辑展示给我们观赏。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象”。希望将来真的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

  羽书的音乐之美

  我是一个音乐人,我欣赏肖连望先生羽书的角度可能和他本人创作的意图不一样,这是一件很有趣又很现实额度一件事情。试想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人看他的羽书会是怎样的感受手呢?对此我是充满好奇心的

  先说我看到羽书中的“大雪”、“雨水”,“谷雨”,这几个与“水”有关系的节气,我就立刻想到德彪西的那些与“水”有关的音乐作品。德彪西一生的创作当中, “水”是他最喜欢的主题,他说过如果不当音乐家,就会去当个水手。他的交响素描《海》,他的钢琴曲《水光滟潋》、《金鱼》,那纤巧的织体,微妙的力度,信手拈来的趣味,就像同样生动的肖连望的羽书一样,水淋淋的,透出一股股的灵动。

  德彪西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由的艺术,一种属于户外的艺术,必须像风、雨、天空、海洋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在自由地流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音乐可以如此,书法为什么不可以也如此?有人反复强调艺术的创新一定要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可是绘画上的印象派、音乐上的印象派,又何曾没有继承?解构以后的继承与创新,是需要更加宽广与更加长远的眼光,才能充分认识的。

  羽书中的“寒露”两个字的叠加,就像音乐当中的和弦一样,产生了立体感、纵深感。音乐中的和声,有着严密而复杂的规律,而且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变化。而羽书得的“和声”也把音乐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复杂”是一种美。

  羽书是造型艺术,但是欣赏羽书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它的书写过程。书法的“书”是个动词,是指从起笔到落笔的艺术创作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这和绘画中的“笔触”有着很大不同指向的。换个角度来说,羽书的创作过程有一定的生发艺术价值。如果我们把创作羽书的过程视为一种可逆过程,那么这种创作马上就显示出了强烈的跨界感和创意感。从天文学上的奥秘,到大自然的构造,再到戏剧、舞蹈、音乐的内在韵律,其实都可以体现在那气象万千的羽书作品里面。

  羽书是凝固的建筑,羽书是流动的音乐。

  传说古代有一种神鸟,名曰凤凰。每五百年便点燃一堆香木自焚,经过烈火的极度痛苦,化成灰烬之后又活过来,新的生命却是更加美丽、羽毛更加丰满、声音更加嘹亮。这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典故。肖连望先生的羽书源自中国书法,经过烈火的洗礼,经过一系列的颠覆、解构、跨界、延展。终于摆脱了“清规戒律”,自由而美丽地飞行在艺术的天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