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凳"被查是由明代材料加胶水仨月造出

"汉代玉凳"被查是由明代材料加胶水仨月造出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5次
  • 发   布:2024-04-19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汉代玉凳"被查是由明代材料加胶水仨月造出简介

         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先是收藏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之后有网友爆出玉凳出自江苏邳州。有媒体称“汉代玉凳”确是出自邳州一赵姓老板之手 ,而另一媒体跟进采访时,该老板对此矢口否认。记者在邳州采访时,该老板的说法也多次反复。2月25日下午,当记者第5次致电时,他表示“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业内人士称,“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 

      2.2亿元“国宝”仨月做成? 

  拍出 2.2亿元的“汉代玉凳”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争论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酵并持续升温,导火线是江苏邳州当地论坛的一则网帖。该帖是2月22日发出的,详细列明了所谓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在邳州生产制作过程,甚至也列出了最初造此玉凳的玉器商名称。该帖子描述说,“一个叫赵某某的人从2010年开始,历时3个月加工而成,当时成本为50多万元。” 

  记者联系到发帖人王刚(化名),他告诉记者,“好几位朋友都在邳州从事玉器生意,帖子发布的内容是从朋友处得知的 。“ 

  2月23日上午,在位于邳州城区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场内,记者与一些经营者谈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拍出天价一事时,听者大都一脸的平静。 

  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点鄙夷地对记者说,“少见多怪,那东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赝品。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要达到以假乱真,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 

      前年260万出手“汉玉凳” 

  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在邳州玉器行业浸淫40多年。汪如棉主动告诉记者,那件汉代玉凳是邳州一个年轻人造出来的。“在2010年制作的过程中,我还先后多次被请去指导,主要在造型和图案设计方面提一些建议。”关于制造者的姓名,汪如棉一直没有透露。不过他称,造“汉代玉凳”的人就在邳州运河镇向阳村。 

  邳州人李明(化名)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李明对记者称,那套汉代玉凳确实来自运河镇向阳村,是老虎玉器店的老板赵军(化名)制作的 。“2010年他搞这件作品时,我去看过。这东西是用胶水将一些明代材料黏合到一起的。” 

  李明说东西完工后,被邳州几个跑老件的人拿下,带到了河北石家庄古玩交易市场,先后去了两次才出手,价格260多万元。李明称,“赵军本人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这次事件后,在邳州确实形成了一股跟风热,不少人出手加工制作仿古玉凳、仿古玉龙椅等。老虎玉器后来又做了一件仿古玉椅。”李明对记者称。 

      “制造者”说法三天五变 

  2月23日晚,记者的一位朋友以买玉人的身份,打通了赵军的电话,问及“汉代玉凳”时,他说:“是我做的 ,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 。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 

  2月24日上午,记者表明身份后,再次和赵军取得联系。这次赵军矢口否认,他称,“这些都是传言,吹牛的”。电话挂断后不久,赵军又主动给记者打来电话。赵军说“汉代玉凳”是从他手中流出的,但东西是明代的 。“2010年,我从别人手中收来的都是部件,我买这个东西,花了不少钱。之后又花费几个月时间,才给套到一起。” 

  然而2月24日下午,一网络媒体一则《造假天价“汉代玉凳”产自邳州 以成本的百倍拍出》的报道推出后,赵军和汪如棉的说法发生了逆转。汪如棉称“玉凳”是否产自邳州,他不想再说,但玉凳子确实是假的。而赵军的态度在经历肯定、否认、部分肯定、再次全盘否认后,他24日晚的答复是:“一天接了几十个电话,很郁闷。我没做玉凳,网上报道不可信。” 

  25日晚,记者再次致电赵军,他表示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与他第三次受访时说的相同。 

      “冤大头是不懂玉器的富人” 

  “汉代玉凳事实上就是一个玩笑,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明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李明说,从业之初,他就是跑老件起家的。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以此获取暴利。李明向记者解释说,由于这一行暗流涌动,几年前他就已经洗手不干了。“邳州这边做的东西基本上是汉代的,原因是邳州汉墓多,出土的文物也多。很多从业人员在汉墓挖掘的时候或者在博物馆的展品中都看到过很多此类物件。早在多年前,仅仅根据照片,技艺精良的玉雕艺人就做出过高仿的金缕玉衣。” 

  目前在邳州,跑老件的人就有上千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他们在邳州当地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后,经过做旧处理,拿到古玩市场,价格就会翻好几个跟头。不懂的人会以为是老件,就会出高价。当然,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因为风险大,弄不好涉嫌诈骗,所以利润必须高,只要成功一炮,就开和了。”据《现代快报》 

      ■相关新闻     

  搞了三十多年收藏的画家沈女士,最近发现自己上当了:2011年春拍会上,她从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花了将近24万元拍回的一件清代翡翠手镯,戴了半年多,把玩很喜欢,经朋友提醒,拿去一家机构检验,原来这宝贝并不是古董,而是十足的假货。得知是赝品的沈女士大吃一惊,立即联系卖家要求退货。然而拍卖行拒绝了她。多次维权未果,沈女士表示,为了讨回公道,她决定起诉十竹斋。一件劣质品是如何变身“清·翠手镯”的?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拍卖行与造假者合作引人上钩的“高招”。 

      24万清代手镯是个处理品 

      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被指卖假货,维权未果消费者欲起诉 

      瞒天过海 用现代工艺制作假古董 

  近年来,类似沈女士遭遇的拍卖纠纷并不少见。然而,能将十足的劣质品“一拍”而身价千倍的却不多见。 

  沈女士说,出于对翡翠的喜爱,加上近年来翡翠投资行情的火爆,她此后又从其他古玩卖家手中购买了数件翡翠首饰。由于朋友的提醒,她将这些翡翠首饰送到了珠宝鉴定中心,鉴定下来果然一些有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问题最大的竟然是那件从拍卖行拍回来的宝贝“清·翠手镯”。 

  鉴定证书显示,这件所谓的古董A货翡翠,不仅不是古董,还是处理品。“是行业上俗称的‘B+C’货,经过充胶和着色处理过的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专家张学云说。 

  “这是典型的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就此推断手镯年代不会太久。”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如是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假者选取普通的翡翠底料打磨成手镯,经强酸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泡掉天然的杂质;然后在空隙中加入透明的“胶”,使其质地通透;再通过热处理、人工上色,手镯就有了黄、绿两种颜色。 

      无中生有 以精美宣传“引人入胜” 

  十竹斋号称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据了解,2004年,经南京市文物公司授权,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成立。 

  在沈女士提供的十竹斋2011年春拍图录上,记者看到了这件拍号 140的“清·翠手镯”,图录上描述这件拍品为“翡翠手镯,圆形,玉质晶莹,含黄、绿两色,色彩浓艳,青翠欲滴。”拍卖底价为5万至7万元。 

  除了规定程序的分发图录、媒体宣传之外,针对特定的拍品,拍卖公司会在前期找一些专家写论文肯定其艺术地位,或请专家就某一拍品在网上展开激烈讨论,或私下对意向购买者拍胸脯担保,等等。 

  沈女士丈夫向记者描述了那天拍卖的情况。“我和爱人搞书画收藏已有三十多年,与十竹斋合作也有近十年。2011年的春拍是第一次涉足翡翠制品领域。当天拍这件手镯的还有两对夫妻,因为妻子喜欢,我就一路举牌,最终以21万元的价格拍下,加上付给拍卖行的佣金,共计花费近24万元。当时发现‘清·翠手镯’没有证书,十竹斋的肖经理向我保证,来源很可靠。出于信任,就没有放在心上。” 

      明修栈道 借拍卖规则逃避责任 

  沈女士立即联系卖家要求退货。然而拍卖行拒绝了她,理由是《拍卖规则》上写明“本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及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竞买人及其代理人应亲自审看拍卖品原物,对自己竞投某拍卖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买家发现拍品有假找上门来,拍卖公司先表示联系卖家进行协调;看拖不过去就拿出《拍卖规则》做挡箭牌。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不保真不担责”条例的出现,原因主要还在于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难以认定,尤其是古玩,专家意见往往难以统一。但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在利用免责条例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做掩护。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巴经理认为,免责条款只适用于那些难以辨明真伪的范畴。翡翠等珠宝类制品既然有国家标准,是能够而且应当保真的,此时再提免责条款,就有滥用之嫌。 

  维权未果的沈女士表示,为了讨回公道,她决定起诉十竹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