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当代艺术品市场五点思考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当代艺术品市场五点思考

  • 支   持:
  • 分   类:书法访谈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5次
  • 发   布:2024-04-2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当代艺术品市场五点思考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在相当一段时间备受市场冷落。可以说,整个八九十年代当代艺术没有什么市场行情,国内拍卖当代艺术的拍卖行也凤毛麟角,由于成交不理想,一些拍卖行只能苦苦支撑。至于当代艺术的画家,则纷纷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去寻求艺术发展,像海上画坛著名的“四大金刚”——陈逸飞、魏金山、夏葆元、赖礼痒都前往美国,还有陈丹青、韩辛、蔡国强等一批中青年画家。即使到2004年,当代艺术在市场上还是没有走出低迷状态。

    据悉,2001年刘小东的《走神儿》在中国嘉德拍卖时,估价只有4-5万元,却依然没有逃脱流标的命运。时隔5年,当这件作品再次被荣宝推出时,却卖了88万元。2002年,王沂东的《有这么一个小院》18万元也没有人要,2005年在嘉德却以192.5万元成交。

    不过,这些相对于近两年的行情恐怕小巫见大巫。如,2006年北京保利推出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巨幅油画,上拍时各路藏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被国内一买家以2200万元收入囊中,同时轰动海内外;2007年在嘉德拍卖会上,陈逸飞的代表作《黄河颂》获价4200万元,再创国内油画新高。而在海外市场上,当代艺术更是火暴。一批名望在徐悲鸿和陈逸飞之下的画家异军突起,傲视群雄。以2007年为例,曾梵志的《协和医院三联画第2幅》在伦敦菲利浦斯以4116万元成交;蔡国强的精心之作《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在香港佳士得获价7424.75万港元——创下了当代艺术的最高记录,并为其他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空间。

    被媒体称为艺术界“四大金刚”、“F4”的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他们的作品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如2007年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在纽约苏富比获价2372.31万元。谁也没有想到这幅作品曾在1994年广州嘉德春拍会上亮过相,当时成交价仅仅是2.53万元。短短13年时间增值了近千倍,物主获利之丰厚简直是天方夜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当代艺术仍旧气势如虹。如罗中立的《金钱豹》在香港苏富比以1264.75万港元拍出。在同场拍卖会上,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三号》受到众多海外买家的青睐,以4736.45万港元成交,再创张晓刚作品价格新高;刘小东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在苏富比获价6192.75万港元。2008年,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在佳士得以7536.75万港元的天价成交。从市场表现看,当代艺术作品的成交额要远远大于传统中国画,而且新一代的价格远超过老一辈。比如,曾梵志、蔡国强等人作品力压徐悲鸿。作者:朱浩云

    面对当代艺术价格如此暴涨,有媒体认为是炒作,有专家认为是泡沫,还有人认为许多当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形式是傻、呆、痴的“丑态图像“,没有一个“正点”。于是,不少人对当代艺术的前景表示担忧。美国波普艺术领袖沃霍尔曾说过:“在今天创作和出售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只有0.5%在未来30年中能够保持市场价值。”

    有专家认为:当代艺术的走红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以下思考:

    思考之一:当代艺术成交价高并不代表艺术成就高。比如,新一辈画家曾梵志、蔡国强的作品价格力压徐悲鸿。对此,蔡国强显得头脑十分清醒。他说:“如果你注意到与这个市场热度相比,世界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很冷淡,你就不会因为高价而得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20世纪艺术回顾展上,中国的作品少得与它的市场价格完全不成比例……说明高价并不意味着艺术成就。”

    思考之二:当代艺术在海外市场上持续火暴,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如此“天价”有可能被海外操纵。有数据统计,目前五分之四以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是被海外收藏者购买。在他们的拉动下,当代艺术在国内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更尖锐地指出:“在西方收藏家有意识操纵下,通过10多年的市场运作,一些‘丑化’作品反而成了在西方代表中国形象的主流作品,并通过炒作,以天价回流,最后还是跟风的中国人在花冤枉钱‘买单’。”

    思考之三:当代艺术走红拍卖市场并未引来国人的叫好,相反引来空前的争议。最近新华网转载署名“海上鹭鸶”的《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一文,引发国人和美术界权威专家热议。中国美协顾问、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认为:“艺术要有一种追求,能带给人以美感,弘扬真、善、美。如果艺术创作宣扬的是假、丑、恶,那就大大背离了艺术的本意。在艺术上能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是好的,但现在有不少怪诞的创作甚至于伤害民族自尊,这都是可怕的现象,背离了艺术的本意和宗旨,不是对艺术的追求。”

    思考之四:当代艺术走红并不意味着这类作品是中国美术的主流。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认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比较复杂,有点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我们肯定大多数的艺术家都倾向于认认真真搞一些实验性作品,但也有个别艺术家采取的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角度,他们的‘艺术’作品传达出的东西很有问题。我们相信这种个别现象不会成为整体走向和整体现象。”

    思考之五:如今当代艺术的走红并不意味着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苏联也出现过所谓的“前卫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一度也被西方媒体和收藏家的大肆炒作,价格扶摇直上。然而好景不长,如今这些“前卫艺术”作品身价一落千丈,无人问津。那些原来走红的艺术家也没人理了,有的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