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

苏轼《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

苏轼书法 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 苏轼

  • 支   持:
  • 分   类:苏轼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349次
  • 发   布:2023-04-15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苏轼《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简介

《宸奎阁碑》全称《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是苏轼为阿育王山广利寺中怀琏收藏皇帝所赐颂寺诗十七首的宸奎阁所写的碑文,苏轼撰并书。正书,廿二行,行卅五字,宋元佑六年(1091年)正月立。

《宸奎阁碑》

苏轼 / 大字楷书

【1】《明

【2】州


【3】阿

【4】育

【5】王

【6】山

【7】广

【8】利

【9】寺

【10】宸

【11】奎

【12】阁

【13】碑》


【14】铭

【15】皇佑中,有诏庐山僧怀

【16】琏住京师十万净因禅

【17】院,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

【18】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

【19】禅师。是时北方之为佛者,

【20】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以

【21】故士之聪明超轶者,皆鄙

【22】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

【23】琏独指其妙与孔老、合者,

【24】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

【25】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

【26】遇休沐日,琏未盥漱,而户

【27】外之屡满矣。仁宗皇帝

【28】以天纵之能,不由师传,自

【29】然得道,与琏问答,亲书颂

【30】诗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

【31】和中,上书乞归老山中。

【32】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

【33】归平?”不许。治平中,再乞,坚

【34】甚,英宗皇帝留之不可,

【35】赐诏,许自便。琏既渡江,

【36】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

【37】于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

【38】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

【39】大阁,藏所赐颂诗,榜之曰

【40】宸奎,时京师始建宝文

【41】阁,诏取其副本藏焉。且命

【42】岁度僧一人。琏归山二十

【43】有三年,年八十有三。臣出

【44】守杭州,其徒使来告曰:

【45】“宸奎阁未有铭。君逮事

【46】昭陵,而与吾师游最旧,其

【47】可以词!”臣谨按古之人君

【48】号知佛者,必曰汉明,梁武,

【49】其徒盖常以藉口,而绘其

【50】像于壁者。汉明以察为明,

【51】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

【52】失实,去佛远甚。恭惟仁

【53】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未

【54】尝广度僧尼,崇侈寺庙,干

【55】戈斧质,未尝有所私贷。而

【56】升遐之日,天下归仁焉。

【57】此所谓得佛心法者,古今

【58】一人而已。琏虽以出世法

【59】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

【60】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

【61】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

【62】瓦铁食,此钵非法。”使者归

【63】奏,上嘉叹久之。铭曰:

【64】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㬬


{图片暂缺}得道,非有师传。维道人琏,逍遥自在。禅律并行,不相

【65】留碍。于穆颂诗,我既其

【66】文。惟佛与佛,乃识其真。咨

【67】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

【68】朝,以谨其藏。元祐六年

【69】正月癸亥,龙图阁学士、左

【70】朝奉郎、知杭州军州事兼

【71】管内劝农使、充两兵马

【72】钤辖兼提举本路兵马巡

【73】检公事、武功县开国子、食

【74】邑六百户、轻车都尉、赐紫

【75】金鱼袋臣苏轼撰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