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手书 毛泽东书法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

  • 支   持:
  • 分   类:当代书法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1012次
  • 发   布:2023-09-25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简介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手书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接近尾声,毛主席开始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他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向34个部门的同志调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讲话,在这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再单纯照抄他国经验,开始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去南方视察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紧张施工,毛泽东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兴致很高。已63岁高龄的他短短四天三次畅游长江,诗兴大发,激情澎湃,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诗词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壮丽,抒发了自己畅游长江的豪情逸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是先来到长沙,再到武昌的。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位一生与历史的惊涛骇浪搏斗的伟人,一面游泳,一面仰望:这楚地的天空是多么的辽阔,多么的舒展!万里江天,乾坤浩荡,显示出一种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不管风起浪涌,我都从容地向彼岸游去。在长江中游泳,比在庭院中散步更自由、更舒心,多么豪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孔子在发感慨,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时间宝贵,所以应抓紧大好时机建设社会主义,警醒人们要只争朝夕!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词的下阕作者描绘了气势宏伟的长江大桥,并设想了对长江的伟大变革。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风”是风里的帆 ,即看到帆船在行驶。“龟蛇静”指长江两岸的龟山和蛇山隔江相对。一“动”一“静”都是眼前的景物,进而又由眼前景物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

      接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写正在付诸实施的宏图大业,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速度之快和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要在长江西段三峡里筑起一道拦河坝把长江上游的雨水拦住,这样奔流而下的长江水和巫山雨水,都将一起汇入“高峡”上出现的“平湖”了。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巫山云雨引出神女来,神女看到高峡出平湖,一定会惊叹:世界变样了,祖国前进了!


      《水调歌头·游泳》自发表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断有人吟诵以及谱曲,二次创作了许多作品。

      

      此外,这是毛泽东唯一一首以游泳为题的诗词,也是唯一一首吟咏工业建设题材的诗作。他曾对人解释说:这首《游泳》“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那么,其背后藏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历史故事1:武汉长江大桥



      民间曾传,“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这其中的“长江桥,修不了”便是说武汉两江三镇的地理格局,造成人民往来交通的不便。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4次提出过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想,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要改变万里长江无桥的历史!

    1949年9月,毛泽东主持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提交修建长江大桥的议案。随后,铁道部成立专家组,先后形成了8个选址方案,经过论证其中三个成为备选方案。但最终选哪一处呢?专家组也举棋不定。1953年2月18日,在中南局和湖北省委的负责人陪同下,毛泽东信步登上了武昌蛇山,实地考察长江大桥的选址。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站在山头,眺望气势磅礴的长江,俯瞰欣欣向荣的武汉三镇,毛泽东满怀豪情。阔别武汉26年后,毛泽东旧地重游。过去,他率领中国人民打碎了一个旧世界,现在,他要建设一个新世界。此次视察,毛泽东虽然按照护卫人员的要求戴口罩,但还是被认了出来。

      围观的人群,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挤出一条小道,保护毛泽东下了山,从汉阳门登上停泊等候的一艘小艇,毛泽东开玩笑说,“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啊”!

      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让他感动。人民对长江大桥的期盼,更让他牵挂。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兴建,建设过程中,他多次前来视察。

      1957年9月6日,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傍晚,夕阳的余晖中,宽阔的江面上,浮光跃金,煞是好看。亘古以来,隔江相望的龟山、蛇山,此时犹如飞来一道巨大的彩虹静静地横卧在两山之间。万里长江第一桥即将通车了!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这时,毛泽东又来视察了。毛泽东边问,边走,不知不觉,已从汉阳引桥,步行到了武昌桥头,尽管已经汗流浃背,他依然兴趣不减。

      这天,毛泽东无比高兴,他意味深长地对陪同人员说:“以往过长江是坐船过,今天是走着过,我们创造了历史!”

      几天之后,他派人送来了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了!天堑变通途的亘古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历史故事2:毛泽东与游泳



      在毛泽东的诸多爱好中,读书之外,最数游泳。少年时,他曾到湘江游泳,写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诗句。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力排众议,首次在武汉横渡长江2小时零3分的时间里游了约15公里。此后四天,他又连着游了三次。畅游长江,使毛泽东诗情勃发。夜深之际,他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搁笔之后,还反复吟咏。突然,他大声呼叫卫土长叶子龙。


      “子龙同志,你过来!深夜了,你把大师傅叫来。”毛主席称厨师为大师傅,因为湖北湖南的人,“大师傅”就是尊称了。然后给毛主席做清蒸武昌鱼的杨纯清就上来了。毛主席拿着手稿,笑哈哈地讲:“杨师傅啊,不吃你的武昌鱼,写不出这首词啊,那就送给你了。”


      只要天气允许,他都要到长江游泳。据记载,从1956年到1966年,毛泽东在武汉先后17次畅游长江。


      1966年7月16日,为了纪念毛泽东首次畅游长江十周年,为了响应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武汉组织了5000健儿横渡长江的活动。这天,73岁高龄的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时间长达小时零5分钟。毛泽东不仅自己酷爱游泳,而且还以领袖的超凡魅力,号召人们到大江大海里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