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 山水册 李流芳书法

  • 支   持:
  • 分   类:名家书法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550次
  • 发   布:2023-12-10 13:41:44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简介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李流芳作画,不仅眼高,手也高,所以其笔底山水大多属于逸笔之作,文人意趣荡漾其中。晚明理论家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说他“写山水清标映发,墨沈淋漓,名士风流,宛然笔墨之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流芳《山水册》,纸本设色,十六开,逸笔草草,简略写意,册页第一开画家书写四个行书大字:澄怀卧游。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50岁后的李流芳疾病缠身,夜不能寐,便借写字作画以调养身心。他在《题画册》中写道“慎娱居士有幽忧之疾,夜苦不寐,寒冬漏长,独酌易尽,久读伤神,又无观力不耐,枯坐唯赖笔墨可以自遣心手,又托形神暂调意适而忌与梦俱至”。此时他从冬到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画了山水二十帧,杂画折枝十帧,楷书与行书共十帧。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以无迹可查。


晚年的李流芳对吴镇投注了较多的热情,喜用浓密滋润的笔墨书写胸中丘壑。此时的作品既有吴镇的气度,又有米家山水的雅致,烟气朦胧,注重笔墨趣味的表现,空间感减弱,平面感加剧,这标志着其爽朗清秀绘画风格的更加成熟。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山水册》欣赏

李流芳《山水册》

李流芳的绘画作品并不一味的临摹古人。他认为绘画就是要在临摹古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为与游题画册》中称:“余画无师承,又不喜临模古人。如此册于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仿,然求其似,了不可得。夫学古人者,固非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模古人者哉!余不能画而知其大意如此。”他的本意是告诫人们不要死临摹,要善于吸收古人的精华,师古人而为自己所用,变他法为我用,推陈出新,独创一格。

由于李流芳所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枯淡幽冷及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正是明末清初之际一些出生于黄山诸县区域内(旧新安郡)的一群遗民画家所要找寻的人生信念和画风。因此他们把李流芳和他的同乡好友程嘉燧、李永昌等奉为典范并加以推崇,形成了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的“新安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