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简历

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简历

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书法 毛主席书法

  • 支   持:
  • 分   类:当代书法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745次
  • 发   布:2023-12-1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简历简介



毛泽东



生日:1893年12月26日

逝日:1976年09月09日

名字: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籍贯:湖南湘潭人;

职务: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贡献: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体创始人)

书法概括

擅长:草书

特点:通篇气象恢弘、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虎视鹰扬




导语:

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的诸多身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景仰和爱戴。

其“汪洋恣肆、气度恢弘,充溢着非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胆略和豪情”的“毛体”狂草书法赋予了中国书法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将其代表作品置于书史之任何时期,都堪称独标一帜,不同凡俗。


CALLIGRAPHY resume


毛泽东的书法简历


导语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书法界所公认,毛体书法受到了中国广大书法家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

毛泽东擅长古诗词,融合书法表现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关于毛泽东书法实践活动的史料,比较重要的一则来自舒同之子舒关关的回忆——1959年,毛泽东曾在济南与舒同亲自谈到自己的书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时-1921年


主要练习楷书、行书,临摹过欧阳询、王羲之、怀素等,也热爱诗词学习,都为书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


1921年-1937年


由于全国奔波,流动性较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手书字迹较多,速度较快,为个人草书风貌培育手感与速度。





第三阶段


1937年-1949年


这一时期,毛泽东书法风格开始形成,中宫敛结,线条奔张如长枪大戟。毛主席自己骄傲地说:我用书法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第四阶段


1949年-1976年


毛泽东说“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这一时期毛泽东书法清新欢快,亦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气息奔放,游刃有余,达到巅峰。



毛泽东书法价值


一、技。毛泽东自幼临习书法,再加上悟性极佳、诗词熏染等因素,书法技法水平在整个近现代书坛,都堪入主流。

二、人。毛泽东身份特殊,在中国历史意义,非同寻常,虽非专业书法家,不逊专业书法家,有不少优秀作品,已经跨越了那个时代;

三、事。毛泽东题字、手札、宣言等有历史背景和故事性,本身承载着历史、社会与政治甚至文化学术等研究价值;

四、文。毛主席诗词修养、文学造诣较高,其“书法作品”都是自拟自作,诗词每篇与书法笔墨相得益彰、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五、稀。物以稀为贵,以《抗战宣言》来说,这样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不会抄第二遍。而当今书法家,像“厚德载物”估计有写过数十次吧?

所以,毛泽东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毛体书法成长史

  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字迹:

  

你原以为,毛主席年轻时的书法就很潇洒奔放。现在,你可能小失望了。

  

  我们继续看:

  

  慢慢的,毛主席的书法逐步成长。

  

  直到青年时候,毛主席的书法味道愈加浓厚。

  

  1、过渡期(1920年代)

  1920年代是毛主席由学生向社会工作者过渡时期,书写已由原来的学习变成了工作的需要,一笔不苟已不现实,故以行书为主,笔画连带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离校尚不久,书生习学的气质还在,学校期间打下的基本功还在,故能结体规范,中锋行笔,转笔圆润,布局井然,一气贯通全篇。

  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个性,故而透过一个人书法的结体、运笔、书写习惯,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其性情特征。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严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致林伯渠、彭素民信(1923)

  

  致平教委员会因病辞职函(1924)

  2、西歪期(1930年代)

  进入193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字形发生倾斜,呈上左(西)下右的斜倚状;二是笔力开始退化。西歪的发生大致是一个渐变过程,开始是一幅之内部分字西歪,以后一幅之中歪斜的字越来越多,至最后全幅西歪。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大致处于这种变化的中期:前两行半总体正中略东斜,剩余部分却明显西斜,前后不一。自此直到30年代末期,毛主席的字都是西歪,且越歪越厉害。

  前面所提及的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字体部分东倒,部分西歪,在很大程度上是书写者本人控笔能力不够的表现。这种笔力退化,在后面的几幅手迹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1939年为延安《新中华报》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更一览无遗,其中“争”的竖钩甚至不堪入目。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一幅题词,按说书写时是尽心尽力了的。

  

  致范长江信(1937)

  

  致柳夷信(1938)

努力学习,切实学习,不学好不放手,这是青年的首要任务。
为艾生题词(1938年)

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

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题 (一九三八年春)

中国目前阶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彻底战胜日寇与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将来阶段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即实现更进步的更完满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这两个革命都要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只有好好团结一切革命势力于统一战线里面,才能达到目的。 (为施方白题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
为施方白题(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

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

为抗大四期开学题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为陕甘宁边区《边区儿童》创刊号题(一九三八年六月)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为延安《解放》周刊纪念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专刊题

努力奋斗。

为吴伯箫题 (一九三八年九月)

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为抗大题

没有什么困难事情能够阻住我们去路的,问题只在坚持正确方针,艰苦奋斗,就能达到目的。

为董柏成题 (一九三八年)

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的前进的,只要奋斗,加以坚持,困难就赶跑了。

为缪敏题

失败者成功之母,困难者胜利之基!

抗大是八路军的干部学校,它的精神,它的作风,都是八路军的。学习八路军的精神与作风,是抗大同志们应该注意的。

为抗大题

努力学习,切实学习,不学好不放手,这是青年的首要任务。

为艾生题 (一九三八年)

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

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题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

与民众在一道, 一刻也不脱离民众,中国革命就一定能够胜利。

为杨海泉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二日)

多想

为延安《新中华报》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

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

为延安《新中华报》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奋斗,努力学习,就能获得进步与成功!

为陈醒民题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八日)

  

  致何干之(1939)

  3、东倒期(1940年代)

  如果说毛主席字体在1930年代发生西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进入1940年代一片东倒,上右下左地斜倚,就是一个突然全盘转向。在运笔上,还出现了建国后时有见到的那种部分笔画粗重的情况。在离开学校20多年后,毛主席原有的书法底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从1942年给蒋介石的信中可以清楚看出。

  

  为叶志强题词(1940)

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成立两周年题词(1940年)

天天求进步
为叶志强题词(1940年7月1日)

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
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1940年7月)

  

  致萧军信(1941)

肯学肯干,又是革命的,必定是有益的,必定是有前途的。

为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几位青年题词(1941年春节)

实事求是

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1941年冬)

  致蒋委员长信(1942)

  这是台湾国史馆2010年解密的毛主席1942年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这封信对毛主席很重要,所以他写这封信时态度恭敬,用语十分谦卑,连臣子见皇帝的“宠召”、“晋谒”、“德意”都用上了,几乎是匍匐在地:

  带着恭敬的态度,毛主席东一改平日书写潦草,而选择行楷,尽量做到工整。惜功力不济,再怎么认真,也难以掩其短拙,例如,第一行的“介”、“席”和第五行的“布”三字的竖画,均写成了偏锋,笔画右边一排锯齿疙瘩,半天拉不到底。

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为纪念儿童节题词(1942年4月)

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

为生产英雄惠中权题词(1943年1月)

为严炳武题词(1943年)

  

  为王燮权题词(1943)

  

  致周扬信(1944)

  

  致丁玲、欧阳山信(1944)

  

  致萧三信(1945)

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为抗日战争胜利题词(1945年9月)

  

  致任弼时信(1946)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为“四八”遇难烈士题词(1946年4月)

朱德同志六十大寿 人民的光荣!

为朱德题词(1946年11月)

坚强的老战士祝特立同志七十大寿辰

为徐特立题词(1947年1月)

  

  致彭真信(1948)

现在努力学习 将来努力工作

为张天义题词(1948年11月30日)

  

  致柳亚子信(1949)

团结各界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

为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题词(1949年)

好好学习

为《中国儿童》杂志创刊号题词(1949年10月)

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1949年9月23日)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

为《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1949年9月29日)

  4、东倒西歪期(1950年代)

  进入195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字的结体越来越随意,出现了一些较清秀的字,偏锋多了起来,凝重呆滞的笔画有时较多,50年代前半期依然延续了40年代的东倒,但在5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西歪。

  

  转发武汉市报告批语(1951)

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 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为《北大周刊》题词(1950年4月21日)

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十周年题词(1950年7月)

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

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题词(1950年12月29日)

  

  关于宪法初稿讨论和修改给刘少奇等的电报(1954)

  

  给地方党委的通知(1956)

  

  农业发展纲要修正案指示(1957)

  

  致陈玉英信(1958)

  5、不定方向期(1960年代)

  一般认为,1960年代是毛主席书法高峰期,因为他此时积累了几十年的书法实践技术与经验,正好得心应手,而70年代又垂垂老矣。事实上从公开的手迹来看,毛主席60年代的书法不仅无显著的提高,反而是不协调情况增多,多数书法一幅之内各字站立的方向飘忽不定(如1965年“西藏自治”四字各有各姿),笔画要么漂浮(如1961年致周世钊的信),要么更加滞涩(如1965年学习白求恩等的题词)。

  

  致周世钊信(1961)

  

  致张人惕张人价信(1962)

  

  根治海河题词(1963)

  

  中学生题词(1964)

  

  学习白求恩等的题词(1965)

  

  为中国妇女题词(1966)

  毛泽东的书法不可学,是因为毛泽东是天纵之才,其书法洋溢着无与伦比的才气、豪气、灵气、霸气、神气,令人叹为观止,敬之仰之,绝非常人可以驾驭。

  

  欣赏毛泽东书法,我们既能感受到他的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的书法艺术之美,又能感受到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睥睨天地、独领风骚的伟人风范。

  

  就书法艺术而言,最能代表一个人艺术成就,并能最好表达艺术家个性的,莫如草书。毛泽东就选择了最能体现其浪漫豪放情怀的草书,即使其行书也带有草意。

  

  毛泽东的书法不物成规,有着极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师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陈出新,独领风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

  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贺新郎·赠杨开慧

  

  菩萨蛮·黄鹤楼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毛体书法


  毛体,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书法体系,其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的书法形式,成为中国书法之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世人所公认,在中国,毛体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一种书法,经典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并知道是谁的作品。毛体书法艺术是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书法,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毛泽东行书《离骚》

  艺术特色

  毛体书法是以行草为主,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大气磅礴,刚劲挺拔,苍劲有力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毛泽东的狂草也是毛体书法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体书法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泽东热爱怀素的狂草,但他又不拘泥于此,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骨神兼备自成一家的“毛体”,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坚实的支撑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天纵自然,三是豪雄之气。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1921年到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三十年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50年代以后,毛泽东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真正的毛体书法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毛体书法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

  毛泽东小楷书《离骚》墨迹

  书法赏析

  毛体书法寓柔于刚、寓方于圆,藏正于斜、藏静于动,既对立又和谐、既丰富又鲜明,狂放而不失法度、潇洒而不失真功、险峻而不失庄重,极富创造和革新精神,亦书、亦画,亦情、亦景,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恢宏气度,似闲庭信步,如那山雨欲来,若千里决胜,是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情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的一种折射。

  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堪称书法皇冠之明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影印本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等的书帖。“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

毛泽东临《兰亭序》(局部)

  当代影响

  在中国,毛体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一种书法。毛主席亲笔题名的大学中学有十多所,其他许多高校、政府机关和商家店铺的牌匾和格言也使用毛体。历史上有欧体,颜体,柳体,二王的行书体,张旭、怀素的狂草体等,近些年来,群众自发学习并研习,提出了新的书法概念——毛体书法,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流派。

  毛体书法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各种关于毛体书法艺术的书籍、字画出版发行,在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研究毛体书法的学会、研究会、艺术馆、创作中心等。现今还有很多毛体书法的专业网站,有专门毛体字库等等。中国第一本毛体书法字帖在襄樊出版,字帖是由襄樊市两名毛体书法爱好者编写的。包括临习准备、用笔、结体、章法和毛体书法欣赏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体书法的应用

  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而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这是领袖的伟大风范在书法艺术上的显现。人靠衣装,居室要装潢,生活讲情调,人品自高雅。和谐盛世话收藏,字画已成为亲朋好友互赠的高档礼品,挂于高堂,雄于心中。在适当的场合、醒目的地方、办公、居所等,悬挂一幅毛体书法作品,一定能让人平添许多豪气与品位,也是赠送亲朋好友、国际友人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