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

安弘嵩 大智度论残卷 安弘嵩书法

  • 支   持:
  • 分   类:书法字帖
  • 大   小:
  • 版本号:
  • 下载量:711次
  • 发   布:2023-11-04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简介

“北凉体”是施安昌先生提出的,指十六国时期古凉州地区流行的一种隶书字体。施先生对北凉体书风的归纳是:“字形方扁,在隶楷之间。上窄下宽,往往有一横或者撇、捺一笔甚长。竖笔往往向外拓展,加强了开张的体势,富于跳跃感。特别是横笔,起笔出锋下顿,收笔有雁尾,中间是下曲或者上曲的波势,或两头上翘形式。碑板上尤为突出,可谓“犀利如刀,强劲如弓”。点画峻厚,章法茂密,形成峻拔、犷悍的独特风格。”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智度论残卷》卷后款识云:“卷第五十五第廿八品,法师慧融经比丘安弘嵩写”。此卷写经书法楷中间行,隶意相当浓厚,可以看出是从隶书脱化而成的。其行笔沉着,墨色浓郁,自然劲畅。《大智度论》是阐释佛典《大品般若经》的论书,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汉译,共一百卷。此卷抄写其第五十五卷第廿八品,卷首已残,原卷首残缺,仅余八接纸,每接纸28行,行十九字不等。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

敦煌曾出土另一卷《大智度论》,抄写第五十九卷第卅六品,亦题安弘嵩写,笔迹与此卷相同。

汉字书体自汉末至魏晋时期,经历了由隶至楷的演变。北凉地处西域,其传世墨迹和碑刻中的字体较之中原同时期作品,保留了较多的隶意,且笔势峭拔,风格独特,书法史上称为“北凉体”。此卷为代表之作,极为珍罕。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